根据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法在法律责任方面主要增加了以下规定:
一、强化泄密案件责任追究
-
直接责任人员追责
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多次发生泄密案件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
单位整体责任
单位未履行保密义务导致泄密的,除对责任人处罚外,可责令停业整顿、吊销保密资质,并处罚款。
二、完善涉密信息系统管理
-
分级保护与技术防护
明确涉密信息系统按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分类管理,要求配备保密设施设备并同步运行,未经检查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
网络保密规定
禁止将涉密计算机、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要求网络运营商配合保密检查并消除隐患。
三、明确涉密人员管理要求
-
全流程保密规范
规定涉密人员入职、在岗、离职等阶段的保密义务,包括保密培训、考核及离岗脱密管理。
-
违规行为惩处
擅自泄露涉密信息或利用其谋取私利的,将依法依规给予严厉制裁。
四、强化监督检查与行政责任
-
保密部门职责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密单位、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可责令整改并处罚款。
-
部门工作人员问责
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将依法给予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五、平衡保密与公开
新增定密责任制度,细化权限和程序,确保秘密安全与信息利用的平衡,防止定密不当。
总结 :修订后的保密法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技术管理、规范人员行为及强化监督检查,构建了更严密的国家秘密保护法律体系,有效应对信息化时代保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