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经典中解读《春秋》的核心著作。其中,《左传》以详实史料和文学价值著称,《公羊传》侧重“微言大义”,《谷梁传》则强调礼制教化,三者共同构建了先秦历史与思想的研究框架。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的历史。其内容远超《春秋》原文,补充了大量政治、军事细节,并以生动的文笔刻画人物,如“郑伯克段于鄢”“城濮之战”等名篇,兼具史学与文学双重价值。
-
《公羊传》:以问答形式阐释《春秋》的政治哲学,如“大一统”思想。成书于西汉,强调“尊王攘夷”,对汉代及近代维新运动影响深远。其语言简练,但通过“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等名句传递伦理观念。
-
《谷梁传》:与《公羊传》体例相似,但更注重礼仪规范和宗法伦理,主张“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其成书稍晚,内容相对保守,反映了战国末期儒家对社会秩序的思考。
三传虽同源《春秋》,但侧重点各异:《左传》重史实,《公羊传》阐大义,《谷梁传》明礼法。研究三者,不仅能深入理解《春秋》笔法,还能窥见先秦至汉初的思想演变。对历史、文学或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优先从《左传》入手,再结合另两传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