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军多少人编制

​1950年,中国军队一个军的编制人数约为一万人左右,但具体人数因部队和战事需求而异,存在一定差异。​

1950年中国军队总员额约为550万,但不同军的编制规模差距较大。解放战争时期遗留的野战部队多由“纵队”改编而来,通常下辖2至5个师,每个师约1万人,因此一个军的兵力多在2万到5万人之间。例如,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第九兵团下辖3个军15万人,平均每军约5万人,但类似琼崖纵队等地方部队编制人数则远低于此标准。

当时军的规模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历史沿革,原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野战军编制较整齐;二是战事需求,部分野战军因作战任务紧急扩充兵力,如东北野战军部分师级单位超过2万人,导致其所属军的规模随之扩大;三是任务分工,地方剿匪部队或后勤保障单位规模较小,而主力野战部队编制则更完整。

1950年后,随着战争与建设需要,军队进行多次精简与扩编调整。初期计划裁减至400万人,但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暂停裁军并持续增员,到1951年总兵力一度达600万,至1955年大授衔时稳定在380万人左右。在此过程中,军的编制逐步规范,但1950年初期的“军”作为过渡性单位,其人数弹性较大,需结合具体战区与任务判断。

本文《1950年一个军多少人编制》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5893.html

相关推荐

八路军当时有军饷吗

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确实有军饷,但其来源和数量与国民党军队有显著差异,且供给情况复杂多变。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军饷来源 八路军的主要军饷来源包括: 国民政府拨款 :根据国共谈判协议,国民政府每月向八路军发放一定数额的军饷,按编制人数计算。例如,抗战初期八路军每月可领取63万元法币,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等。 海外华侨和后方捐款 :抗战期间

2025-05-20 高考

抗日时期八路军有军饷吗

​​抗日时期八路军确实有军饷,但来源复杂且后期主要依靠自力更生。​ ​初期由国民政府按协议发放,标准远低于国军,且随着队伍扩编和物价飞涨迅速入不敷出;1940年后完全停发,转为根据地生产、民间捐助和特殊渠道(如胶东黄金)支撑。 ​​初期国共合作下的军饷​ ​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国民政府按4.5万人编制每月拨付约63万元法币(含战务费、医疗补助等),师长月薪仅5元,战士1元

2025-05-20 高考

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军饷吗

​​国民政府曾为八路军发放军饷,但仅限于合作初期,且后期完全停发;此外八路军军费还依赖外援、自筹及苏联援助等多渠道来源。​ ​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1937年至1940年)依据协议为八路军发放军饷,每月63万元法币(后略增至75万元以内),按4.5万编制计算,涵盖生活费、战务费、医疗补助等。此部分约占陕甘宁边区同期财政收入的50%-80%,如1937年外援总额4563.9万元中

2025-05-20 高考

东北军一个月多少军饷

​​东北军普通士兵的月饷在7至10银元之间,具体数额因时期、职级和货币形式(奉票或银元)浮动​ ​。张作霖时期新兵约7-8元(奉票),张学良主政后提升至7.6元以上并改用银元结算,但始终略低于国民党嫡系部队的10元标准。​​关键亮点​ ​:军饷形式从贬值的奉票过渡为硬通货,且伤残抚恤远优于同期其他军阀部队。 分点论述: ​​张作霖时代的军饷基础​ ​:新兵月饷7-8元奉票,初期1.2-1

2025-05-20 高考

为什么红军可以不发军饷

​​红军不发军饷却战斗力极强,根本原因在于官兵平等、土地革命和革命理想的支撑​ ​。不依赖金钱激励的红军,以独特的制度建设和精神凝聚力铸就了钢铁之师,这一创举突破了雇佣军队的逻辑,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政治使命高于物质利益​ ​ 红军将士参军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工农大众谋解放,而非追求军饷。***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强调,红军靠民主主义制度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维系,通过取消军官特权

2025-05-20 高考

国军的军饷每月是多少士兵

国军的军饷每月根据时期和军衔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抗战准备时期,底层二等兵年收入约为500元,相当于拥有50亩土地的半自耕农收入水平。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颁布“国难饷章”,薪饷有所削减,但中校及以上军官的年收入仍可媲美百亩以上地主。 抗战时期,军饷发放因派系和地区差异而执行不一。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军饷较为优厚,例如军长每月可领取320块大洋,师长为160块大洋,团长、营长、连长分别为120块

2025-05-20 高考

民国时期一个团军费

​​民国时期一个团的军费数额受派系、战争阶段影响巨大,嫡系部队较高,杂牌军较少,战时还会缩减,且实际到手情况复杂。​ ​ ​​一、不同派系一个团的军费数额​ ​ 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军费相对较高。以20世纪30年代为例,一个团约有1000 - 1500人,士兵每月军饷平均约10 - 15块大洋,团长月薪约200 - 300块大洋。一个团的月军费支出除士兵军饷外,还包括武器装备维护

2025-05-20 高考

军响还是军饷

​​“军饷”是正确写法,指古代或近代军队发放的薪俸和给养,包含钱粮等物资;而“军响”是民间因发音相近产生的误写,特指金属钱币碰撞声或游戏虚拟货币。​ ​ ​​历史渊源​ ​ 古代军队的薪资体系以“军饷”为正统称谓,最早以粮食形式发放(称“粮饷”),后改为银钱。因金属钱币碰撞有声,民间口语中衍生出“军响”的误写,但官方文书始终用“饷”字。例如宋朝禁军年饷达45贯,清朝台湾驻军年拨军饷数百万两

2025-05-20 高考

民国时期一个县有多少部队

民国时期,一个县的部队数量因地区、时间、军事需求和行政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1. 部队类型 常备部队 :由国民政府统一征召,服现役3年,随后转为正役和续役,直至年满40岁。例如,岳阳县在抗战期间至少为抗战提供万人以上的兵员。 地方武装 :如国民兵团,负责地方治安和国民兵训练。普通训练由区、乡组成,集合训练则由县国民兵团常备队及区后备队实施。 抗战部队 :抗战期间

2025-05-20 高考

民国时期国民党有多少个军

​​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军队编制历经多次调整,名称和数量因时代背景和战争需求不断变化,较为人熟知的阶段包括北伐时期的八个军、抗战时期的120个军以及内战前夕的调整整编,但具体人数和实际战斗效能受多重因素影响,数据存在争议且波动显著。​ ​ 国民革命军初建于1925年,由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各地方军队编成,初期仅设八个军,约十万人,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基础的第一军为核心,辅以湘、滇、粤、桂等地方部队

2025-05-20 高考

民国时期士兵军饷多少银元

​​民国时期士兵的军饷普遍在每月7-8.5块银元(大洋)之间,具体金额根据服役年限划分:二等兵7元、一等兵7.5元、上等兵8.5元。​ ​ 这一薪资水平虽远低于军官(如军长320元、师长160元),但在当时物价下仍能维持基本生活——1块大洋可购买16斤大米或5斤猪肉,相当于现代约150-24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分点论述: ​​军饷等级制度​ ​:士兵薪资严格按服役年限分级

2025-05-20 高考

红军时期士兵的军饷

红军时期士兵的军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薪资,而是以​​供给制为核心​ ​的集体保障模式,​​官兵待遇平等​ ​,物质分配高度平均,​​精神激励远高于物质回报​ ​。 ​​废除薪饷制,实行供给制​ ​ 红军自1928年起全面废除旧军队的薪饷制,改为供给制。官兵每日伙食标准约大洋5分至1角5分,每月零用钱仅2至4.5元,且根据经济状况浮动发放。从军长到伙夫,吃穿用度完全一致

2025-05-20 高考

抗日中国一个军多少人编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个军的编制人数通常在2万余人左右。这一编制规模主要基于中央军的组织架构,下辖2个作战师,而每个作战师通常采用“两旅四团制”,兵力超过1万人。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特点 军级编制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军通常由2个作战师组成,这种架构被称为“两旅四团制”。每个作战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有2个团,总计4个步兵团。 师级编制 :每个作战师除了步兵外,还配备骑兵团、炮兵团、工兵营

2025-05-20 高考

北洋军士兵军饷

​​北洋军士兵的军饷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技术兵种的收入显著高于普通劳工,年薪可达中等家庭收入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但其高薪政策未能挽救北洋舰队的覆灭。​ ​ 北洋军士兵的待遇根据岗位和技术要求差异显著。普通水手的月薪约为10两白银,一等炮目为20两,而技术兵种如鱼雷匠和电灯兵的月薪分别可达24两和30两,岸上勤杂人员则仅为3两。这一薪资远高于绿营士兵的月饷(1-2两)

2025-05-20 高考

没有国军抗日能打赢吗

​​没有国民党军队参与抗日,中国抗战的胜利会极为艰难甚至难以实现,但***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与全民抗战意志仍会支撑战局,胜利或需更漫长代价。​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牵制作用显著​ ​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承担了主要正面防御任务,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规模战役直接消耗日军主力,延缓其进攻节奏。若无这些战役,日军可能迅速占领中国核心区域,抗战环境将更加恶劣。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吗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一个纵队在编制级别上确实相当于一个军,但实际人数和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异。​ ​ 纵队的规模通常为2-5万人,下辖3个师或旅,其司令与军长同级,但具体人数可能因战场需求而浮动,例如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常超3万人,而西北野战军部分纵队仅1万余人。这一特殊编制既体现了我军战时灵活调整的战略智慧,也为后续统一改编为“军”奠定了基础。 分点论述: ​​编制对等性​ ​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一个纵队多少兵

解放军一个纵队通常兵力在2-7万人之间,主要取决于具体历史时期和编制情况。例如,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兵力通常为4-5万人,而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兵力则在3-4万人左右。 具体情况 编制规模 :纵队一般下辖2-4个师,部分特殊情况下可能达到4个师以上。例如,东北野战军某些纵队下辖4个师,每个师约有9000人,因此纵队总兵力可达3.6万人。 历史节点差异 : 解放战争时期 :纵队兵力较强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的纵队是什么级别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纵队是军级作战单位,司令员相当于军长,其规模前期约为1 - 3万人,后期相对稳定,且具备较强机动性和灵活性,能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 解放军的纵队编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红军时期,纵队主要用于游击作战,规模较小,多为团级或旅级单位,例如红四军曾下设多个纵队,以适应山区地形和灵活战术需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将部分部队编为纵队

2025-05-20 高考

纵队相当于师还是军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编制规模因时期和战区差异较大,但整体上相当于军的级别,通常下辖2-3个师或旅,兵力在1.5万至5万人之间。​ ​ 前期部分纵队因战场条件限制可能仅达师级规模,但后期主力纵队普遍扩编至军级,并在1948年统一改编为军。 ​​纵队的演变与规模差异​ ​ 纵队作为我军独特编制,土地革命时期已出现,抗战时多为游击部队(如东江纵队仅数千人)。解放战争初期,野战纵队规范化

2025-05-20 高考

解放前纵队司令员和军长哪个大

在解放前的军事体系中,纵队司令员的职位通常高于军长。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的职责范围和指挥层级上。纵队司令员负责指挥多个军,而军长则主要指挥一个军,其职责范围相对较小。 1. 职责范围 纵队司令员作为高级指挥官,负责统筹协调多个军的作战行动,制定战略计划,并直接向更高级别的指挥机构汇报。他们的职责更偏向于战略层面的指挥和管理。 相比之下,军长则是具体负责一个军的军事指挥,包括作战指挥、战术规划

2025-05-2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