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在职责范围、权力性质和决策层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董事长职责

  1. 战略决策与代表职能

    • 主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召集和主持董事会及临时会议;

    • 组织讨论和决定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年度计划及重大事项(如投资、融资、并购等);

    • 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对外签订重要文件、协议及处理公共关系事务。

  2. 监督管理权

    • 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向董事会报告执行效果;

    • 监督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的行为,提出罢免建议或要求整改;

    • 审议财务报表、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财务事项。

  3. 人事与资源调配

    • 提名、任命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副总经理),报董事会批准;

    • 决定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薪酬、福利方案;

    • 调配公司资金,审批重大资本运作(如增资、减资)。

二、总经理职责

  1. 执行与运营管理

    • 全面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完成年度经营计划及目标;

    • 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协调内外部资源,确保运营效率;

    • 负责公司安全、人力资源开发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2. 团队建设与决策支持

    • 组建经营管理团队,提出高级职员任免建议;

    • 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资金运作方案制定;

    • 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进展及经营成果。

  3. 执行层权力

    • 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对外签订合同、处理日常事务;

    • 制定关键管理流程及规章制度,塑造公司文化;

    • 处理突发事件及重大公共关系危机。

三、核心区别总结

  • 层级不同 :董事长属于董事会成员(或独立领导),总经理属于执行层负责人;

  • 权力性质 :董事长以战略决策和监督为主,总经理以执行和运营为核心;

  • 决策范围 :董事长负责重大事项(如战略方向、高管任免),总经理负责具体执行(如年度计划、日常运营)。

两者需形成有效制衡,共同推动公司发展。

本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93473.html

相关推荐

国企总经理岗位职责

制定战略、管理运营、党建协调 国企总经理的岗位职责涵盖战略规划、运营管理、组织协调及党建等多方面,具体如下: 一、战略规划与决策 战略制定与执行 根据董事会决议,组织制定公司经营方针、目标及年度计划,并分解实施。需定期评估战略执行效果,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重大决策权 负责公司投资、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审核重大合同及招投标文件。需对决策风险进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政策及企业利益。 二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的职责是什么

国有企业的核心职责是​​作为国家经济支柱、战略安全支撑和民生保障力量​ ​,通过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重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其关键作用体现在推动现代化进程、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引领产业升级和应对重大风险等方面。 ​​经济责任​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通过优化布局、科技创新和市场化改革,在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总经理是什么级别

​​国有企业总经理的行政级别通常对应政府官员的副厅级至正厅级,具体取决于企业规模、隶属关系和行业重要性。​ ​例如,央企总经理可能是副部级或正厅级,省级国企多为正厅级,地市级国企则普遍在正处级。​​关键亮点​ ​包括:级别与政府体系挂钩、兼具政治与经济双重职责、权力受企业层级直接影响。 国有企业总经理的级别划分主要依据以下维度: ​​企业隶属层级​ ​:央企(如中石油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经理层职责9个字

经营管理 国有企业经理层职责的九字概括为 经营、管理、监督 ,具体涵盖以下核心内容: 经营决策与实施 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根据内外部环境调整方案; 组织实施董事会授权的战略,分解指标并监督执行,确保年度目标达成。 资源管理与协调 全面管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化配置以提升运营效率; 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内部矛盾,保障企业整体运作。 监督与考核 定期检查经营管理执行情况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总经理的职责是什么

国企总经理的职责包括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以及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等。 分点展开 经营管理 国企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实施经营计划、投资方案等。他们需要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市场规律,同时兼顾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决策执行 总经理需执行董事会的决议,确保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得以实现。他们需要具备高效的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的三大特征

国有企业的三大核心特征是​​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双重目标​ ​、​​受特殊法律和政策监管​ ​,这些特征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独特角色。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 国有企业的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其资产所有权归属于国家,区别于民间投资企业。国家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或授权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治理结构。 ​​双重目标:营利性与公益性并存​ ​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主任属于什么级别

​​国企主任的行政级别需根据企业层级和职务性质综合判断,通常为科级至部级不等,核心差异在于是否属于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序列。​ ​例如,普通国企的部门主任多为正科级(非领导职务),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则为正部级;央企一把手中既有正部级(如中投、中铁建)也有副部级(如五大行行长)。 ​​非领导职务序列的主任科员​ ​:国企中常见的“主任科员”属于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定级为正科级

2025-05-20 会计考试

企业管理员岗位职责

企业管理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沟通协调及监督评估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组织管理 架构与流程优化 负责设计并实施公司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运营效率。 战略执行与协调 领导实施董事会战略决策,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年度经营计划与目标达成。 二、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与培训 主导招聘流程,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2025-05-20 会计考试

职责划分的定义

工作任务与责任分配 职责划分的定义是指在组织管理中,根据岗位职能、工作内容及权限要求,将整体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明确各岗位间的协作关系与工作标准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明确分工提升组织效率与协同性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有企业正式员工定义

国有企业正式员工是指与国有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享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员工。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构成和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国有企业中,正式员工通常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劳动合同 :国有企业正式员工与企业签订的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社保福利 :作为正式员工

2025-05-20 会计考试

董事长岗位职责及权限

​​董事长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角色,其职责聚焦于战略决策、董事会运作监督及重大事项代表权,权限涵盖会议召集、文件签署、特别处置等关键领域,是连接股东会与经营层的枢纽。​ ​ ​​战略引领与决策督导​ ​ 董事长需主导企业战略研究,每年至少召开1次董事会与经理层联合战略会议,确保发展方向符合股东意志。组织制订利润分配、增减资本、合并分立等重大方案并提交董事会表决,同时督促检查决议执行情况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改革的五大内容

国企改革的五大内容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 、以及机制体制创新 。这些内容共同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 1.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重点领域 :国有资本将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如能源、通信、高端装备等。 举措 :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改革的想法

国企改革旨在提升企业效率与竞争力,主要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引入市场机制、创新驱动发展等策略实现。 优化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包括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职责,确保决策科学化、专业化。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国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引入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引入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经营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改革历史沿革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沿革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制度体系展开: 一、放权让利阶段(1978-1984年) 核心内容 :通过利润留成、扩大经营自主权等方式,打破政企不分,激发企业积极性。1978年四川试点企业获准留利并发放奖金,1984年国务院发布《扩大企业自主权规定》。 标志性事件 :197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二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方向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核心方向聚焦于 ‌提升效率、优化布局、激发活力‌三大关键领域,通过 ‌混合所有制改革、数字化转型、战略性重组**等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具体发展方向解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 ‌ 引入社会资本与市场化机制,推动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点在竞争性领域放开股权限制,通过员工持股、战略投资者引入等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产业结构优化与战略性重组 ‌ 退出低效产能

2025-05-20 会计考试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结合各地政策文件及改革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五大板块: 一、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 完善薪酬决定机制 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保支付等为核心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薪酬与医院运营效果挂钩。 动态调整与倾斜政策 根据医院年度考核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及医保支付能力,动态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对承担重大任务(如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

2025-05-20 会计考试

国企改革发展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发展是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其核心在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党建引领为根基、科技创新为驱动、人才建设为支撑。​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国企在治理机制、资源配置、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但仍需在思想破冰、机制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深水区持续攻坚。 ​​思想破冰是改革前提​ ​。破除“融资平台惯性”“历史包袱畏难”等思维桎梏,树立市场化转型决心

2025-05-20 会计考试

生产企业薪酬制度方案

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企业薪酬制度方案,结合了岗位价值、绩效表现及市场水平,供参考: 一、总则 目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实现员工激励、企业成本控制与长期发展目标的双重平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特殊岗位人员。 原则 公平性:相同岗位享同等级薪酬,绩效差异动态调整; 竞争性:薪酬水平在同行业具有吸引力; 激励性:绩效与奖金挂钩,鼓励创新与效率提升; 合法性

2025-05-20 会计考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涵盖从探索到完善的全过程: 一、探索阶段(1980年代) 背景 :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需求,开始研究西方及国际会计准则。 标志性事件 :1985年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二、建立阶段(1990年代) 核心改革 :1992年11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年7月1日实施

2025-05-20 会计考试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十六条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是依据其法律形式。这一准则强调会计处理应基于实际经济活动,而非仅仅依赖表面法律结构,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 1.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十六条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中深入分析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仅看法律形式。这有助于揭示隐藏在复杂法律结构背后的真实经济关系

2025-05-20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