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当前正处于深化推进阶段,核心亮点包括:重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核算模式、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统一行业会计制度,并强化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以匹配现代财政制度需求。
-
核算模式革新:突破传统单系统预算会计框架,建立“双系统并行”机制,通过财务会计生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生成决算报告,两者相互补充,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与预算执行信息。例如,新制度要求统一核算基建投资业务,取消单独建账,提升数据可比性。
-
权责发生制全面落地:为科学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准确反映资产负债、运行成本及现金流量。这一变革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下隐性负债、资产计量不完整等问题,如新增公共基础设施、文物文化资产等核算内容。
-
行业会计制度统一:整合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及行业会计制度,消除政策差异,提高信息可比性。例如,医院、学校等不再适用独立会计制度,统一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简化合并报表流程。
-
绩效管理与成本核算强化:通过归集政府运行成本,支持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新制度要求合理反映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如细化增值税会计处理,与“营改增”政策协调,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未来改革需进一步协调中央与地方执行差异,加强数字化应用与人才储备,确保制度全面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