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课的人不一定是党员,但需满足政治可靠、理论扎实等核心条件。关键亮点在于:① 特殊情况下非党员专家可参与;② 主讲人通常需党组织审核;③ 政治立场正确是首要标准。
党课的核心目标是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因此主讲人需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党组织优先选拔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担任主讲,因其对党的理论有系统掌握和实践经验。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专题党课中,曾出现过非党员医学专家、农业技术骨干受邀授课的案例,但其内容需严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且必须经过党组织前置审核。
政治把关是根本原则。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非党员教授若参与党课教学,需通过政治审查并签订意识形态责任承诺书。基层党组织邀请非党员先进典型讲党课时,需同步配备党员主持人进行现场引导。所有授课内容不得出现与中央精神相悖的观点,课件资料需提前一周报备上级党委。
灵活运用授课形式可扩大教育覆盖面。联合党课、情景党课等创新形式中,非党员可通过表演、技术演示等辅助手段参与,但理论阐释部分仍应由党员主导。疫情期间某地推出的“云端党课”曾邀请援鄂医疗队中的非党员护士分享抗疫经历,但理论提升环节由党支部书记同步解读。实践表明,这种“党员主导+多元补充”的模式能增强党课感染力。
开展党课教育应坚持“内容为王”原则,主讲人身份不是唯一标准。关键要确保课程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效性,通过严格审核机制和动态跟踪管理,既保持党课严肃性,又吸收社会各领域的先进经验。建议基层党组织建立党课师资库,对非党员授课者实行“一次一授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