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国家补偿标准以“保障居民权益、改善居住条件”为核心,采取货币补偿与产权调换相结合的方式,补偿范围涵盖房屋价值、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并针对特殊群体(如低保户、老年人)设有专项补贴。
-
补偿方式
- 货币补偿:以被征收房屋的市场评估价为基准,包含房屋价值、搬迁费、临时安置费等。例如,2025年部分城市补偿标准达6500元/㎡,一线城市可达3.5万元/㎡。
- 产权调换:按“拆一还一”原则,原地或就近安置,部分政策允许超面积部分按成本价或市场价购买。例如,银川市规定人均40㎡为基准,不足部分可补差价。
-
补偿项目
- 房屋价值:依据房屋结构(框架、砖混等)和地段评估,集体土地参照国有土地标准补偿。
- 过渡费用:临时安置费按面积或人口发放,如国有土地房屋15元/㎡·月,集体土地每人每月180元。
- 专项补贴:包括停产停业损失(如商业用房1800元/㎡)、外迁补助(4000元/㎡)、适老化改造补贴(5000-1.5万元/户)等。
-
特殊群体保障
- 低保户、残疾家庭可获额外补助(如2万元/证);
- 学龄儿童家庭享受教育衔接补贴;
- 老年人优先安排适老化住房。
-
地方政策差异
- 各地结合财政状况调整标准,如安远县2025年集体土地补偿1010元/㎡,框架结构房屋2485元/㎡;
- 部分城市推行“房票”制度,购房可享1200元/㎡补助。
提示:补偿标准需以地方政府最新文件为准,居民可通过征收公告或专业评估机构核实具体权益,遇争议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