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的最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监管体系更完善 :
-
明确监管重点 :聚焦申报人、评审专家、职称评审相关工作人员等3类重点人群和评审单位、申报人所在单位等2类重点单位,对职称评审中的违规行为进行重点监管。
-
丰富监管方式 :采取随机抽查、定期巡查、重点督查、质量评估、专项整治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管。
-
强化处置措施 :对个人违规行为实行信用管理,严重失信行为将纳入职称申报评审失信黑名单并依法予以失信惩戒;对单位违规行为主要采取提醒、约谈、暂停评审、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收回职称评审权限等处置措施。
- 评审制度更科学 :
-
增设职称系列和评审专业 :增设了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级职称,新兴职业如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也被纳入职称评价范围。
-
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
探索代表作制度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强调研究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
-
动态调整评审专业 :国家职称系列保持总体稳定,职称评审专业实行动态调整,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
科学制定评审标准 :强调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分系列分专业修订职称评审标准,建立体现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新成效等多维度的评审标准。
- 评审流程更优化 :
- 评聘结合更紧密 :如吉林省明确要求2025年全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职称评聘结合制度,使职称更能真实反映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在单位的实际贡献。
- 评价机制积极创新 :
-
以考代评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浙江省为例,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医、药、护、技初中级职称列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的专业范畴,全面实行以考代评的方式,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
丰富评价指标 :除传统论文、科研项目外,专利、专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行业标准制定、社会服务等业绩成果在评审中的权重增加。
-
加强品德考核 :如浙江省卫健委要求把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评价首位,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利用职务之便索要财物等行为纳入考核范围,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
实行代表作制度 :如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形式多样,包括项目报告、研究报告、病案分析资料等,并建立申报代表作案例库,实行公开公示制。
- 评审程序简化 :
-
初级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降低 :多地对初级职称的评审条件进行了放宽,例如中专或大专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可初定员级职称,本科学历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等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可初定助理级职称。
-
中级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调整 :在广东等地,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可认定中级职称;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可评中级;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可评中级。
-
论文要求弱化 :如海南中级职称评审论文已不作为硬性条件,但仍是重要加分项。
-
基层工作经验要求增加 :评审条件更加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加强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建议相关人员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职称申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