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视同缴费和正常缴费在养老金待遇上 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计算基础养老金时 :
-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在计算基础性养老金时没有差别,都是作为社保累计缴费年限的一部分。基础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 × (1 + 参保人历年缴费指数均值) / 2 × 社保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和实际缴费之和)× 1%。
- 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 :
-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有所不同。过渡性养老金是为了补偿因无个人账户积累的视同缴费年限而设立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养老金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通常为1%-1.4%)。可以看出,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具有更高的价值。
- 养老金待遇总额 :
- 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除了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因此,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无论是企业单位退休还是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所获得养老金待遇的总额通常会比只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员高。
- 缴费系数 :
- 在某些情况下,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系数甚至要高于实际缴费年限。例如,一些地方在计算视同缴费年限时,可能会按照100%到140%的比例来计算,而实际缴费年限则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缴纳养老保险。
综上所述,视同缴费和正常缴费在养老金待遇上并不完全一样,主要体现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和养老金待遇总额上。视同缴费年限的增加会导致过渡性养老金的增加,从而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因此,符合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条件的人员,在办理退休时应当注意办理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