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五大伤害是指在高处作业、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和坍塌等方面的事故,这些事故在建筑行业中非常常见,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了解这些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处坠落
事故原因
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不注意自我保护(如在脚手架上睡觉、坐在防护栏上休息)、气候原因(如强风、暴雨、高温中暑、冬季打滑摔倒)以及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好等。
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以及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培训、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冰雪水等。
预防措施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包括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遇有强风、浓雾时禁止高处作业、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设置防护栏杆和照明、使用符合规范的“三宝”(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
通过严格的体检和培训、合理设置防护措施以及加强现场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
物体打击
事故原因
物体打击事故主要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如高处落物、飞蹦物、滚击物及掉物、倒物等。原因包括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不佳、吊装作业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
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以及管理混乱有关。预防措施包括设置防护隔离棚和护栏、确保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等。
预防措施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包括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保证安全防护用品质量、经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禁止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等。
通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触电
事故原因
触电事故主要由施工中触碰施工现场周边的架空线路、起重机械在高压线下方作业触碰裸线、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施工现场电线架设不当、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等原因引起。
触电事故的发生与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管理不规范、安全用电意识不足以及环境因素(如潮湿、粉尘)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等。
预防措施
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包括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潮湿或粉尘环境中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等。
通过规范电气设备和加强用电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机械伤害
事故原因
机械伤害主要由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原因包括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传动带和砂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等。
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与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以及设备维护不当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安装固定牢靠的机械设备、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定期保养和维修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规定操作等。
预防措施
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包括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对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修、操作人员按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等。
通过完善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坍塌
事故原因
坍塌事故主要由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伤害。原因包括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等。
坍塌事故的发生与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以及环境因素(如雨季和冬季)有关。预防措施包括编制施工方案、做好降排水工作、保证模板和基坑的稳定性、拆除作业设置禁区围栏等。
预防措施
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包括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编制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前做好降排水工作、保证模板和基坑的稳定性、拆除作业设置禁区围栏、施工机械距基坑边坡和基础桩孔的距离应满足要求等。
通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建筑行业的五大伤害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和坍塌。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以及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有关。通过加强安全措施、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