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两年考三门是指考生需要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三门科目的考试。复习顺序建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复习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是基础科目,其中的理论知识在后续科目中会频繁使用,先学可以打好基础。该科目侧重于考察考生对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价值观、伦理、方法及实务操作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理论基础、服务领域、政策法规等。先学习这个科目能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重点考察考生在不同服务领域(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中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全过程。由于其实务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有所涉及,所以在掌握一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实务会更容易理解。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涉及我国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其实施细则,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并能准确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为政策法规每年都有变化,且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所以放在最后学习。备考时可以分类整理法律法规,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
如何分配复习时间呢?
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建议,但总体上《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时间占比相对较多。例如一种建议是《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复习时间占比约50% - 60%,这个阶段可以通读全书,掌握基础概念与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实务》复习时间占比约20% - 25%,重点训练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思维模式。《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复习时间占比约20% - 25%,可以在学习完前两科后,利用剩余时间集中攻克,采用反复阅读、制作笔记、做模拟试题等方法加深记忆,同时注意关注最新政策动态,以应对可能的超纲题。
如果第一年没有全部通过怎么办?
如果考生在第一年没有通过全部科目,例如在2024年参加了中级社工考试,并通过了其中的两个科目,但未通过第三个科目,那么他的成绩将在2024年和2025年仍然有效。考生可以选择在这两年内再次参加第三个科目的考试,如果通过了,就可以获得中级社工的证书。但是,如果考生在2026年仍未通过第三个科目的考试,那么他的成绩将失效,需要重新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如果感觉一年内通过全部三个科目比较难,可以在第一年先通过两个科目,在第二年再通过剩下的科目。比如第一年主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第二年主攻《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常见FAQ
问:如果第一年只通过了一门科目怎么办?答:成绩在两年内有效,第二年需要通过剩下的两门科目。
问:可以不按照建议的顺序复习吗?答:可以,但按照建议顺序复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问:法规与政策科目每年变化大吗?答:有一定变化,所以复习时要关注最新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