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质量标准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措施,需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体系
-
组织架构优化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安全指挥中心+专业职能部门+基层执行”的三级管理体系。
-
制度规范制定
依据《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学习读本》等国家标准,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及奖惩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二、强化过程控制
-
全员参与管理
通过班前会、安全例会等形式,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实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例如,采煤机台实行包机台责任制,运输线路实行包线路管理。
-
细节管理
从设备维护、物料管理到作业流程,注重每一个细节。例如,增加设备抽检比例,严格把控试采区域选址准确性,确保采煤技术符合新标准要求。
三、落实责任与考核
-
责任划分明确
将质量标准化工作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建立“头面负责人+班组长+一线员工”的三级责任体系。
-
动态考核机制
每月召开标准化例会,对工作进展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考核评级,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达标者实施处罚。
四、提升技术支撑
-
人员能力提升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鼓励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例如,增加技术人员投入,完善技术指导机制。
-
设备与技术升级
依据2013年新版标准,更新设备设施,确保其满足安全质量要求。探索智能化管理手段,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
五、坚持依法治矿
将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从矿长到员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范。例如,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