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的五项制度是规范建筑行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
实名制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需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通过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用工登记,未登记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
工资专用账户制度
建设项目开工前需设立专用账户,确保工资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未使用或挪用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
工资保证金制度
用于垫付被欠薪农民工的临时生活费或路费,适用于建筑、交通等行业,全国普遍建立但具体细则存在地区差异。
二、用工规范制度
-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明确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条款,规范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及争议解决,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
职工花名册管理制度
建立包含基本信息的职工名册,作为工资发放和劳动权益保障的依据。
三、权益保障制度
-
工伤保险制度
用人单位需为农民工购买工伤保险,及时赔偿因工伤亡事故,降低用工风险。
-
健康体检制度
定期组织农民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保障身体健康。
四、争议解决制度
-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建立内部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纠纷,降低劳动争议发生率。
-
监督检查与诚信体系
人社部门定期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档案,对违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五、应急保障措施
- 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 :为垫付欠薪设立专项资金,最早由浙江省推行,现扩展至多行业。
补充说明
-
分账管理 :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需单独核算工资,确保专款专用。
-
柔性用工管理 :对超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安全教育,避免“一刀切”管理。
以上制度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细化执行,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