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村干部的规定核心在于明确其法律地位、职责边界及履职规范,重点涵盖土地管理、集体资产保护、债务责任划分等关键领域,要求村干部依法决策、公开透明、服务村民。
-
法律地位与职责
村干部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需履行《民法典》规定的法人职责,包括管理集体土地、调解纠纷、维护村民权益等。未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委会可代行其职能,但须严格遵循民主议定程序,避免擅自决策。 -
土地与资产管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需依法规范,流转合同须经集体表决并明确用途期限。集体资产交易需公开透明,防止侵占挪用,合同条款需经法律审核,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 -
债务与责任划分
村集体债务原则上由集体财产承担,但村干部若违法举债、贪污挪用或虚构债务,需个人担责。合规程序下的公益债务(如基建)不追究个人责任,但离任审计需核查履职合规性。 -
履职风险防范
村干部对公共设施负有安全管理义务,需定期排查隐患;自建房审批需严格合规,避免履职缺位导致法律责任。需定期公开村务,接受村民监督。
总结:村干部应以《民法典》为行动指南,平衡权力与责任,既避免“不作为”也防范“乱作为”,通过法治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