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公共卫生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较上年增长5元,重点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疾病防控。这一投入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通过财政保障让居民享受免费疫苗接种、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筛查等12类基础服务。
-
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负担,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80%,东中部地区按60%和30%比例分担。2025年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范围,将65岁以上老人年度体检项目从6项增至8项。 -
经费使用重点方向
约40%资金用于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包括孕产妇产前检查、0-6岁儿童发育评估等;35%投入传染病防控,如艾滋病筛查覆盖率要求达到85%以上;剩余部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升级,特别是偏远地区智能健康监测终端配备。 -
居民实际受益表现
经费保障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享4次免费随访,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扩展到28个省。2025年起,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纳入考核指标,推动从"纸质存档"转向实时健康干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谱变化,公共卫生经费将持续向预防为主、医防融合方向倾斜,未来三年计划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医保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