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聋是由长期接触高强度生产性噪声所致的物理因素职业病,具有渐进性、不可逆性,且与工作环境噪声强度、暴露时间及个体防护措施密切相关。
-
噪声强度与暴露时间
工作环境中噪声强度超过85分贝(如机械制造、矿山开采等),且长期暴露(如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以上),会持续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阈值升高,最终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 -
个体易感性差异
遗传因素或耳部结构差异可能使部分劳动者对噪声更敏感,相同暴露条件下更易出现听力损伤,甚至短期暴露也可能引发症状。 -
防护措施不足
未正确佩戴降噪耳塞、耳罩,或防护设备质量不达标,无法有效阻隔噪声,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
其他协同因素
若工作环境中同时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如苯、铅)或振动,可能加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原有耳部疾病(如中耳炎)也会加速病情发展。
预防噪声聋需从源头控制噪声、减少暴露时间、加强个体防护三方面入手,定期听力检查与早期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