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规定罚款

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相关规定的,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通过经济惩戒手段,倒逼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护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1. 罚款适用情形
    包括未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设施、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隐瞒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等违法行为。例如,企业未对接触粉尘的工人配备防尘口罩,即属于典型违规行为。

  2. 罚款金额分级

    • 一般违法行为:处以5万~20万元罚款;
    • 造成严重职业病危害或拒不整改的:罚款20万~50万元,并可追加停产整顿;
    • 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万~10万元罚款。
  3. 执行关键点
    罚款需结合整改要求同步执行,企业需在限期内提交整改报告。若未按时缴纳罚款,将按日加收3%滞纳金,并可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劳动者**途径
    员工可通过向当地卫健委举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推动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并触发罚款条款。

提示‌: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完善防护台账,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劳动者需留存工资单、体检报告等证据,便于**时举证。‌罚款仅是手段,核心目标是构建零职业病的健康工作环境。

本文《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规定罚款》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45782.html

相关推荐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因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比一般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具体规定如下: 定义与判定标准 职业禁忌包括以下情形: 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危害因素时,易吸收或敏感于危害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原有疾病在接触危害因素后加重; 诱发潜在疾病或危及他人健康。 法律保护与用人单位责任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十六字防治方针

职业病防治的十六字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这一方针强调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结合科学管理与多方协作,全面保障劳动者健康。 预防为主 将预防措施置于首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有害因素暴露、加强职业健康培训等手段,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例如,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噪音等指标,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防治结合 在预防基础上,对已出现的职业病采取及时治疗与干预。包括早期筛查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五种状态

职业危害因素的五种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管理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低温、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电离)等。例如:冶金高温、电焊产生的电离辐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 化学因素 涉及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系物)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例如:化工企业中的有毒气体、矿山开采的粉尘。 生物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和寄生虫(如真菌)。例如:畜牧行业接触布氏杆菌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三类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环境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如熔炉、高温设备)、低温(如冷冻环境)、高湿(如化工车间)、低气压(如高原作业)、异常气压(如潜水作业)、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噪声(如机械运转)、振动(如设备冲击)等。 化学因素 涉及工业毒物(如铅、苯、甲醛)、粉尘(如矽尘、煤尘)、废气(如二氧化硫)、废水和废渣中的有害物质

2025-05-01 资格考试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粉尘污染、噪音伤害以及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身体疲劳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对钳工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包括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伤害 :钳工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如台虎钳、电动工具等,容易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割伤、夹伤等机械伤害。 粉尘污染 :在锉削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防护、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和‌健康监护 ‌四大类,其中‌源头消除危害、隔离降噪通风、规范操作培训 ‌是关键亮点。 ‌工程技术防护 ‌ ‌消除替代 ‌:优先用无毒或低毒材料替代有害物质(如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隔离封闭 ‌:通过机械罩、隔音墙等物理屏障隔离噪声、粉尘或辐射源。 ‌通风净化 ‌: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如焊接烟尘收集装置)或整体通风设备。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系统性工程,需从组织管理、技术防护、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综合实施。以下是主要措施及实施要点: 一、组织管理措施 设置管理机构 依法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防治工作,明确职责权限。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明确责任分工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识别粉尘、毒物、噪声等常见危害源,并采取“源头替代、工程控制、个体防护”三级防控策略。​ ​企业需通过工艺改进、通风优化、定期检测等手段降低风险,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与健康监护,实现职业病零发生目标。 ​​物理性危害控制​ ​ 高温作业需配备降温设备并调整工时,噪声环境应使用隔音材料及耳塞,非电离辐射需屏蔽场源并限制暴露时间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几大类

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部分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 主要类型 :矽尘(游离SiO₂≥10%)、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 相关职业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电焊工程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 主要类型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腐蚀性物质(如酸、碱)、有害粉尘(如铅尘、汞尘)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有哪三大因素

职业危害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中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和员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一、物理因素 1.噪音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失眠和压力增加。常见的职业如建筑工人、机场地勤人员和制造业工人等,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 2.振动:长时间使用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和打磨机等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处罚多少钱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 》的罚款金额从5000元至50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违法情节的严重性、危害后果及企业规模等因素。​ ​例如,未提供防护设施最高可罚20万元,使用禁用设备最高罚30万元,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的甚至面临50万元罚款并责令关闭。以下是关键处罚情形的详细分析: ​​建设项目违规处罚​ ​ 未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防护设施未同步建设的,逾期不改处10万至50万元罚款。若导致严重危害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下: 一、禁止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设备或者材料 。 二、法律责任 违反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提请人民政府关闭。 三、相关配套措施 检测与评价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ppt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PPT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职业病概述 :定义职业病,分类及特点,强调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 法律框架 :介绍《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背景、目的和意义,展示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 用人单位职责 :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包括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防护措施、健康检查等。 劳动者权益 :详述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如知情权、防护权、求偿权等,并提供**途径。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旨在提高公众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强调 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并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被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通过一系列活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1.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围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哪6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为6大类 :粉尘类、化学因素类、物理因素类、放射性因素类、生物因素类和其他因素类,总计459种具体危害因素。 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粉尘等52种,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化学因素类 :涵盖铅、汞、苯等375种有毒物质,可能引发中毒或慢性疾病。 物理因素类 :如噪声、高温、振动等15种,易造成听力损伤、中暑或关节疾病。 放射性因素类 :涉及X射线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共计6类459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分为六大类,具体分类及数量如下: 一、化学因素(375种)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刺激性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联苯胺)、高分子化合物(如氯乙烯)以及农药(如有机磷农药)。 二、物理因素(15种) 涵盖噪声、振动、高温、低温、高气压、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目录中有多少种

根据最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目录中包括12大类135种职业病 ,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具体变化: 新增职业病类别 :新增2个类别,分别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 新增病种 :每个新增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如腕管综合征(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 调整归类别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哪个部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由依法设立的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进行。具体信息如下: 检测机构资质要求 检测、评价工作必须由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且需确保检测结果客观、真实。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

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是工作场所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定期监测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可有效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安全,并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检测内容与范围 日常检测涵盖三大类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 :如有毒气体、粉尘、溶剂等,需监测空气浓度及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湿度等,通过声级计、振动仪等设备量化评估; 生物因素 :针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尤其在医疗、实验室等高风险环境中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算安全费用吗

不算 根据最新政策规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不计入安全生产费用 ,需按其他费用渠道列支和管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明确不计入安全生产费用的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费用 不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因此也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范畴。 二、相关费用列支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需按原费用渠道列支,例如作为专项工程费用或管理费用处理。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