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部分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
-
主要类型 :矽尘(游离SiO₂≥10%)、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
-
相关职业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电焊工程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
-
主要类型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腐蚀性物质(如酸、碱)、有害粉尘(如铅尘、汞尘)、放射性物质(如镭、铀)、工业化学品(如苯、甲醛)等。
-
相关职业病 :中毒性肺炎、职业性皮肤病、放射性疾病等。
三、物理因素
-
主要类型 :高温(如冶金、化工)、低温(如冷冻作业)、噪声(如机械操作)、振动(如机床)、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
相关职业病 :热射病、冻伤、噪声聋、白内障、皮肤红斑症等。
四、生物因素
-
主要类型 :致病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炭疽芽孢)、寄生虫(如钩端螺旋体)、真菌(如霉菌)等。
-
相关职业病 :职业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五、其他因素
-
主要类型 :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接触)、职业性眼病危害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危害因素(如噪声)、职业性肿瘤危害因素(如致癌化学物)、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组织管理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等。
-
相关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眼病(如沙眼)、职业性肿瘤(如肺癌)等。
六、分类依据说明
-
来源分类 :按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的关联划分。
-
性质分类 :按危害因素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本质属性划分。
以上分类综合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定义和目录,涵盖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