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防护、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和健康监护四大类,其中源头消除危害、隔离降噪通风、规范操作培训是关键亮点。
-
工程技术防护
- 消除替代:优先用无毒或低毒材料替代有害物质(如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 隔离封闭:通过机械罩、隔音墙等物理屏障隔离噪声、粉尘或辐射源。
- 通风净化: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如焊接烟尘收集装置)或整体通风设备。
-
管理控制措施
- 轮岗限时:减少接触高危害作业的时长,实行轮班制。
- 警示培训:明确岗位风险标识,定期开展职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 应急预案:针对化学品泄漏等突发危害制定演练计划。
-
个体防护装备(PPE)
- 根据危害类型配备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矽肺)、防毒面具(防有机溶剂)、耳塞(降噪)等。
- 需确保装备符合国家标准且正确佩戴(如密合性检测)。
-
健康监护
- 岗前岗中体检:筛查职业禁忌症,早期发现职业病倾向。
- 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粉尘、有毒气体浓度等指标。
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风险,企业需结合危害特性动态优化防护方案,劳动者则应主动参与培训和防护用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