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多久之内可以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职业病申请时限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用人单位申请时限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需在 30日内 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逾期未申请,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可在 1年内 直接申请。

  2. 职工或近亲属申请时限

    • 首次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30日内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可在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年内 申请。

    • 特殊情况延长 :若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申请时限延长,职工或近亲属仍需在1年内完成申请。

法律依据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上述时限。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补充说明退休人员申请条件。

注意事项

  • 申请时效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计算,超过1年可能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若用人单位未及时申请,可能需承担额外费用。

本文《职业病多久之内可以申请》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45742.html

相关推荐

职业病工资待遇

按岗同类人员待遇执行 职业病职工的工资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基本工资福利待遇 治疗、疗养期间 职业病职工经确诊后,在治疗、疗养期间,其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健食品等待遇按 本企业在岗同类人员待遇执行 。 住院相关费用 因职业病住院观察治疗时,医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差旅费等均按 因工待遇处理 。 调离原岗位 职工因职业病调离原岗位时,工资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一般几年一次

职业病一般每1到2年进行一次检查。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为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频率要求: 上岗前检查 :劳动者在开始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2025-05-01 资格考试

最新职业病归哪个部门

最新职业病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诊断需由省级政府指定的职业病防治院进行,2025年8月起新增2类职业病(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总数调整为12大类135种。 监管部门 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区域监督。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卫生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同管理。 诊断与鉴定流程

2025-05-01 资格考试

新公布十大职业病

根据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种类调整为12大类135种,新增职业病类型如下: 新增职业病类型汇总: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腕管综合征 :因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导致神经卡压,常见于制造业工人。 滑囊炎 :井下工人易患,属慢性炎症损伤。 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仅限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警察、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其他大类职业病示例:

2025-05-01 资格考试

员工得了职业病在赔偿吗

赔偿 员工患职业病的赔偿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工伤保险赔偿 基本医疗保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患职业病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用等,且这些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伤残相关待遇 若职业病导致伤残,除基本医疗费用外,还包括: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与伤残等级相关) 残疾津贴(按月发放) 残疾辅助器具费 停工留薪期保障

2025-05-01 资格考试

法律认定的职业病

‌法律认定的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引起的、经国家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疾病 ‌,具有‌法定赔偿性 ‌和‌目录化管理 ‌两大核心特征。我国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明确规定了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涵盖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等典型病症。 ‌法定范围明确 ‌ 职业病认定严格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常见类型包括:

2025-05-01 资格考试

什么叫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且必须被列入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其核心特征包括​​明确的职业关联性​ ​、​​法定目录约束性​ ​以及​​特殊保障待遇​ ​,例如工伤保险覆盖和诊断报告制度。 ​​构成条件​ ​ 法定职业病需同时满足四要素:主体为用人单位劳动者、疾病源于职业活动

2025-05-01 资格考试

什么才能认定为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需符合法律和医学双重认定标准。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需满足以下条件: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疾病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符合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 医学标准 职业病诊断需遵循《职业病诊断通则》: 疾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明确;

2025-05-01 资格考试

单位辞退10年以上员工

单位辞退10年以上员工需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规定,合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则需支付双倍赔偿。具体规定如下: 一、合法解除情形及赔偿标准 非过错性解除 情形 :员工患病/非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调岗仍不达标、企业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协商无果。 赔偿标准 :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月工资上限为当地社平工资3倍,工龄上限12年)。 未提前通知

2025-05-01 资格考试

员工患什么病单位不能辞退他

​​员工患职业病、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处于医疗期内的普通疾病或女职工“三期”内,单位均不得辞退。​ ​ 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此类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核心保护范围包括​​职业病高危岗位健康检查期、工伤致残、医疗期权益及特殊生理阶段保障​ ​,具体分为以下六类情形: ​​职业病相关保护​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未完成离岗前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处于诊断/医学观察期时,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2025-05-01 资格考试

注塑厂工作会有职业病吗

长期在注塑厂工作确实存在职业病风险,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皮肤、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的损害,具体危害包括 :有毒气体吸入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化学物质接触引发的皮肤过敏、噪音和高温环境引发的神经衰弱,以及重复性动作造成的关节劳损。 主要职业病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 :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粉尘、苯类气体(如苯乙烯、二甲苯)可能引发职业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暴露甚至导致肺功能下降。 皮肤问题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52种) 包括游离二氧化硅(矽尘)、煤尘、石墨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土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长期接触可导致尘肺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类(375种) 涵盖生产性毒物(如铅、汞、砷、苯、氯系物)、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有哪三大因素

职业危害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中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和员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一、物理因素 1.噪音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失眠和压力增加。常见的职业如建筑工人、机场地勤人员和制造业工人等,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 2.振动:长时间使用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和打磨机等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几大类

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部分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 主要类型 :矽尘(游离SiO₂≥10%)、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 相关职业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电焊工程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 主要类型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腐蚀性物质(如酸、碱)、有害粉尘(如铅尘、汞尘)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识别粉尘、毒物、噪声等常见危害源,并采取“源头替代、工程控制、个体防护”三级防控策略。​ ​企业需通过工艺改进、通风优化、定期检测等手段降低风险,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与健康监护,实现职业病零发生目标。 ​​物理性危害控制​ ​ 高温作业需配备降温设备并调整工时,噪声环境应使用隔音材料及耳塞,非电离辐射需屏蔽场源并限制暴露时间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系统性工程,需从组织管理、技术防护、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综合实施。以下是主要措施及实施要点: 一、组织管理措施 设置管理机构 依法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防治工作,明确职责权限。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明确责任分工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防护、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和‌健康监护 ‌四大类,其中‌源头消除危害、隔离降噪通风、规范操作培训 ‌是关键亮点。 ‌工程技术防护 ‌ ‌消除替代 ‌:优先用无毒或低毒材料替代有害物质(如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隔离封闭 ‌:通过机械罩、隔音墙等物理屏障隔离噪声、粉尘或辐射源。 ‌通风净化 ‌: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如焊接烟尘收集装置)或整体通风设备。

2025-05-01 资格考试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粉尘污染、噪音伤害以及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身体疲劳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对钳工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包括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伤害 :钳工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如台虎钳、电动工具等,容易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割伤、夹伤等机械伤害。 粉尘污染 :在锉削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三类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环境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如熔炉、高温设备)、低温(如冷冻环境)、高湿(如化工车间)、低气压(如高原作业)、异常气压(如潜水作业)、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噪声(如机械运转)、振动(如设备冲击)等。 化学因素 涉及工业毒物(如铅、苯、甲醛)、粉尘(如矽尘、煤尘)、废气(如二氧化硫)、废水和废渣中的有害物质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五种状态

职业危害因素的五种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管理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低温、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电离)等。例如:冶金高温、电焊产生的电离辐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 化学因素 涉及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系物)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例如:化工企业中的有毒气体、矿山开采的粉尘。 生物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和寄生虫(如真菌)。例如:畜牧行业接触布氏杆菌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