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识别粉尘、毒物、噪声等常见危害源,并采取“源头替代、工程控制、个体防护”三级防控策略。​​企业需通过工艺改进、通风优化、定期检测等手段降低风险,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与健康监护,实现职业病零发生目标。

  1. ​物理性危害控制​
    高温作业需配备降温设备并调整工时,噪声环境应使用隔音材料及耳塞,非电离辐射需屏蔽场源并限制暴露时间。振动工具操作者应轮岗并佩戴防震手套。

  2. ​化学性危害管理​
    毒物和粉尘需优先采用无毒原料,密闭生产流程并安装局部排风系统。例如,喷漆作业需搭配活性炭过滤装置,矽尘岗位需湿式作业与高效除尘器联动。

  3. ​生物与工效学防护​
    接触微生物的实验室需严格消毒,重复性劳动应优化工具设计。长期伏案工作需穿插休息与 ergonomic 座椅,避免肌肉骨骼疾病。

  4. ​健康监测与应急​
    定期职业体检可早期发现病变,如电焊工肺功能筛查。工作场所需配置冲淋设备、急救箱,并演练急性中毒救援流程,提升自救能力。

​职业健康是生产力与责任的平衡——通过技术升级与制度完善,企业不仅能合规避险,更能赢得员工信任与社会声誉。​

本文《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45774.html

相关推荐

职业危害因素分几大类

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部分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 主要类型 :矽尘(游离SiO₂≥10%)、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 相关职业病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电焊工程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 主要类型 :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腐蚀性物质(如酸、碱)、有害粉尘(如铅尘、汞尘)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有哪三大因素

职业危害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中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和员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一、物理因素 1.噪音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失眠和压力增加。常见的职业如建筑工人、机场地勤人员和制造业工人等,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 2.振动:长时间使用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和打磨机等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6类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分类及常见因素如下: 一、粉尘类(52种) 包括游离二氧化硅(矽尘)、煤尘、石墨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土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长期接触可导致尘肺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 二、化学因素类(375种) 涵盖生产性毒物(如铅、汞、砷、苯、氯系物)、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2025-05-01 资格考试

注塑厂工作会有职业病吗

长期在注塑厂工作确实存在职业病风险,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皮肤、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的损害,具体危害包括 :有毒气体吸入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化学物质接触引发的皮肤过敏、噪音和高温环境引发的神经衰弱,以及重复性动作造成的关节劳损。 主要职业病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 :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粉尘、苯类气体(如苯乙烯、二甲苯)可能引发职业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暴露甚至导致肺功能下降。 皮肤问题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多久之内可以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职业病申请时限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用人单位申请时限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需在 30日内 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逾期未申请,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可在 1年内 直接申请。 职工或近亲属申请时限 首次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30日内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可在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年内 申请。 特殊情况延长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工资待遇

按岗同类人员待遇执行 职业病职工的工资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基本工资福利待遇 治疗、疗养期间 职业病职工经确诊后,在治疗、疗养期间,其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健食品等待遇按 本企业在岗同类人员待遇执行 。 住院相关费用 因职业病住院观察治疗时,医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差旅费等均按 因工待遇处理 。 调离原岗位 职工因职业病调离原岗位时,工资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一般几年一次

职业病一般每1到2年进行一次检查。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为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频率要求: 上岗前检查 :劳动者在开始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2025-05-01 资格考试

最新职业病归哪个部门

最新职业病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诊断需由省级政府指定的职业病防治院进行,2025年8月起新增2类职业病(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总数调整为12大类135种。 监管部门 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区域监督。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卫生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同管理。 诊断与鉴定流程

2025-05-01 资格考试

新公布十大职业病

根据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种类调整为12大类135种,新增职业病类型如下: 新增职业病类型汇总: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腕管综合征 :因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导致神经卡压,常见于制造业工人。 滑囊炎 :井下工人易患,属慢性炎症损伤。 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仅限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警察、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其他大类职业病示例:

2025-05-01 资格考试

员工得了职业病在赔偿吗

赔偿 员工患职业病的赔偿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工伤保险赔偿 基本医疗保障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患职业病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用等,且这些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伤残相关待遇 若职业病导致伤残,除基本医疗费用外,还包括: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与伤残等级相关) 残疾津贴(按月发放) 残疾辅助器具费 停工留薪期保障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是保障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系统性工程,需从组织管理、技术防护、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综合实施。以下是主要措施及实施要点: 一、组织管理措施 设置管理机构 依法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防治工作,明确职责权限。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明确责任分工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防护、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 ‌和‌健康监护 ‌四大类,其中‌源头消除危害、隔离降噪通风、规范操作培训 ‌是关键亮点。 ‌工程技术防护 ‌ ‌消除替代 ‌:优先用无毒或低毒材料替代有害物质(如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隔离封闭 ‌:通过机械罩、隔音墙等物理屏障隔离噪声、粉尘或辐射源。 ‌通风净化 ‌: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如焊接烟尘收集装置)或整体通风设备。

2025-05-01 资格考试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钳工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粉尘污染、噪音伤害以及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身体疲劳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对钳工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包括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伤害 :钳工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如台虎钳、电动工具等,容易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割伤、夹伤等机械伤害。 粉尘污染 :在锉削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三类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环境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根据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如熔炉、高温设备)、低温(如冷冻环境)、高湿(如化工车间)、低气压(如高原作业)、异常气压(如潜水作业)、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噪声(如机械运转)、振动(如设备冲击)等。 化学因素 涉及工业毒物(如铅、苯、甲醛)、粉尘(如矽尘、煤尘)、废气(如二氧化硫)、废水和废渣中的有害物质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五种状态

职业危害因素的五种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管理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低温、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电离)等。例如:冶金高温、电焊产生的电离辐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 化学因素 涉及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系物)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例如:化工企业中的有毒气体、矿山开采的粉尘。 生物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和寄生虫(如真菌)。例如:畜牧行业接触布氏杆菌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十六字防治方针

职业病防治的十六字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这一方针强调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结合科学管理与多方协作,全面保障劳动者健康。 预防为主 将预防措施置于首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有害因素暴露、加强职业健康培训等手段,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例如,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噪音等指标,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防治结合 在预防基础上,对已出现的职业病采取及时治疗与干预。包括早期筛查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因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比一般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具体规定如下: 定义与判定标准 职业禁忌包括以下情形: 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危害因素时,易吸收或敏感于危害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原有疾病在接触危害因素后加重; 诱发潜在疾病或危及他人健康。 法律保护与用人单位责任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规定罚款

‌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相关规定的,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通过经济惩戒手段,倒逼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护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罚款适用情形 ‌ 包括未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设施、未组织职业健康检查、隐瞒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等违法行为。例如,企业未对接触粉尘的工人配备防尘口罩,即属于典型违规行为。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处罚多少钱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 》的罚款金额从5000元至50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违法情节的严重性、危害后果及企业规模等因素。​ ​例如,未提供防护设施最高可罚20万元,使用禁用设备最高罚30万元,造成严重健康损害的甚至面临50万元罚款并责令关闭。以下是关键处罚情形的详细分析: ​​建设项目违规处罚​ ​ 未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防护设施未同步建设的,逾期不改处10万至50万元罚款。若导致严重危害

2025-05-01 资格考试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下: 一、禁止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设备或者材料 。 二、法律责任 违反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提请人民政府关闭。 三、相关配套措施 检测与评价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