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的五种状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管理因素:
-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低温、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电离)等。例如:冶金高温、电焊产生的电离辐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
-
化学因素
涉及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系物)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例如:化工企业中的有毒气体、矿山开采的粉尘。
-
生物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和寄生虫(如真菌)。例如:畜牧行业接触布氏杆菌、实验室感染病原体。
-
工效学因素
指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姿势不当等。例如:长时间单调作业导致的肌肉劳损、不合理工具使用引发损伤。
-
社会心理因素
包含工作压力、心理紧张、作息不规律等。例如:高负荷工作引发焦虑、夜班导致的睡眠不足。
说明 :以上分类综合了权威来源,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为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核心类别,工效学和社会心理因素虽不直接导致职业病,但显著影响健康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