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明确禁止培训机构跑路行为,通过政策法规、资金监管和司法保障等多维度进行严格管控。具体措施如下:
-
政策法规禁止
-
2018年国务院《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非学科类培训单次收费不超过5000元。
-
2024年教育部要求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额纳入全国监管平台,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支持未消课程原路退还。
-
-
资金监管强化
-
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余额与资金流动,要求与银行合作实施监管。
-
通过全国平台实时监控资金,确保家长权益保障。
-
-
司法惩处力度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恶意跑路或欺诈行为可获三倍赔偿,品牌特许方与加盟店均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
执法与投诉机制
-
教育部联合金融部门查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行为,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
支持消费者通过全国平台投诉,要求培训机构承担相应责任。
-
国家通过立法、监管、司法三重保障,有效遏制培训机构跑路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