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申领的核心规则是“二选一就高原则”: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不可重复领取,按较高标准发放! 企业正常参保时,社保支付生育津贴(若津贴低于工资,企业需补差额);未参保企业则需全额支付产假工资。全国统一基础产假为98天,叠加地方奖励假后普遍达158天,津贴计算公式为:,需在分娩后1年内申领。
-
申领条件与主体
企业参保职工由社保局发放津贴,企业承担工资差额;未参保职工由企业全额支付工资。灵活就业人员部分城市(如深圳、杭州)可享津贴,但需满足“连续缴费”要求。申领材料精简至身份证、出生证、社保卡三项,线上即可办理。 -
计算与对比标准
生育津贴以单位社保缴费基数为准,产假工资按产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例如:若单位缴费基数5000元(实际工资1.2万元),158天产假差额达3.7万元,企业必须补足。奖励假工资(如广东80天)由企业全额承担,不得以“未参保”为由拒付。 -
避坑关键点
- 企业按最低基数缴费会导致津贴缩水,可仲裁追讨差额;
- 产假期间绩效、奖金等应正常发放,不得仅支付基本工资;
- 威胁解雇或要求提前返岗属违法,可主张2N赔偿;
- 生育津贴时效为1年,逾期视为放弃。
总结:核对社保基数、保留工资流水、及时与企业或社保局沟通是保障权益的核心。若遇拒付,优先协商,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或社保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