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级别划分及职务体系如下:
一、管理岗位
-
等级划分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
部分级正职(1级)
-
部分级副职(2级)
-
厅级正职(3级)
-
厅级副职(4级)
-
处级正职(5级)
-
处级副职(6级)
-
科级正职(7级)
-
科级副职(8级)
-
科员(9级)
-
办事员(10级)
-
-
职务与职级关系
职务与职级并非完全对应,同一职级可能对应不同职务。例如,科员既是级别也是职务,属于非领导职务。 部分岗位存在“职级+职务”双通道晋升机制,如科员可晋升为科级主任、副主任等职务。
二、专业技术岗位
-
等级划分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从高到低分为:
-
正高级(1-4级):如教授、研究员
-
副高级(5-7级):如副教授、副研究员
-
中级(8-10级):如讲师、工程师
-
初级(11-13级):如助教、员级
-
-
晋升条件
需通过职称评审(如考试、工作业绩评估)获得相应职称,与工作年限和能力挂钩。
三、工勤技能岗位
-
等级划分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5个等级:
-
高级技师(1级)
-
技师(2级)
-
高级工(3级)
-
中级工(4级)
-
初级工(5级)
-
-
特点
该岗位主要侧重技能操作,晋升依据为技能水平和工作年限,与专业技术岗的职称体系独立。
四、其他说明
- 职务与职级差异 :职务是岗位名称(如科长、教授),职级是资历等级(如科员、中级)。- 薪资差异 :专业技术岗同级别工资通常高于管理岗。- 晋升通道 :管理岗侧重领导能力,技术岗侧重专业能力,工勤岗侧重技能水平。
以上划分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各地具体规定执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细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