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不仅有人才引进,且已成为各地政府重点扶持对象,通过专项政策、资金补贴、平台搭建等多维度支持民营企业吸引高端人才。例如福建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工科类青年人才给予薪酬60%补助,西藏对重点产业民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3000万元支持,青岛则通过薪酬补贴、猎聘补贴等降低企业引才成本。
- 政策倾斜:多地推出针对民企的专项引才计划,如福建的“百人计划”60%名额面向民企,西藏的“珠峰英才”计划为民企单设申报指标,直接降低企业引才门槛。
- 资金激励:政府通过安家补贴、项目经费、薪酬补助等形式分担企业成本。例如郑州对民企引进的博士后提供最高22万元补助,福建对产业领军团队最高支持3000万元。
- 平台赋能:鼓励民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并给予启动资金。西藏对新建院士工作站一次性补贴100万元,青岛推行“校聘企用”模式促进产学研融合。
- 柔性引才:打破传统用工限制,支持兼职、挂职、技术合作等灵活方式。浙江、广东等地推行“候鸟专家”“揭榜挂帅”机制,让民企以更低成本获取关键技术人才。
- 服务保障:从子女教育到住房安置,多地完善配套措施。西藏为引进人才提供公寓或保障性住房,青岛将民企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覆盖30余项绿色通道。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人才引进政策正从“补短板”转向“强优势”。未来,随着产才融合深化,私企将成为高端人才集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