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前端岗位却被要求参加公司培训,可能是企业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的“培训贷”陷阱,需警惕“高薪保就业”承诺背后的收费套路。
-
常见套路分析
部分公司以“岗前培训”为幌子,要求求职者签订**协议支付培训费,承诺培训后安排工作。实际上,这类机构可能缺乏正规资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以“考核不通过”为由拒绝退款或推荐岗位。 -
识别正规培训与骗局
- 收费模式:正规企业内训通常免费,若要求**或分期付款需谨慎。
- 合同条款:仔细核查合同中关于费用、就业保障、违约责任的条款,避免模糊表述。
- 公司背景:查询企业资质、口碑,警惕成立时间短、投诉多的机构。
-
应对建议
- 拒绝签署任何涉及**的协议,坚持“先就业后付费”原则。
- 通过招聘平台、人社部门等渠道核实企业招聘信息真实性。
- 若已受骗,保留证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警方求助。
遇到此类情况务必保持理性,正规前端岗位不会以培训费作为录用前提,职业培训应选择有口碑的第三方机构而非“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