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退休金政策迎来多项重大调整,核心变化包括:延迟退休年龄分步实施、养老金计发月数修订、低养老金群体倾斜调整、个人养老金可提前领取等。 这些改革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同时通过差异化政策提升中低收入退休人员待遇,强化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
延迟退休分步落地
男性职工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目标63岁;女性职工(原50岁退休)每2个月延迟1个月,目标55-58岁。例如,1965年2月出生的男性需延至2025年3月退休,实际仅推迟1个月。弹性退休机制允许提前或延后1-3年,但提前退休每年减少5%养老金。 -
养老金计算方式优化
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本地平均工资挂钩更紧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调整(如60岁从139个月修订)。过渡性养老金补发加速,江苏、广东等地2025年补发70%差额,部分退休人员月增100-400元。低养老金群体获重点倾斜,例如北京对低于平均水平的退休人员直接补足差额。 -
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容
全国范围内可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85款指数基金产品纳入选择范围。缴费年限门槛2025年维持15年,但2030年起逐步提高至20年,1980年后出生者需特别注意。个人账户余额不足3万元需补缴或分期领取。 -
特殊群体保障强化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可申领病残津贴,标准参照养老金计发;大龄失业人员距退休不足1年时享受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企业退休军转干部、高龄人员等额外增加待遇。
建议退休人员通过社保APP核查缴费记录,关注地方实施细则(如上海个人账户要求提高至3.5万元),并按时完成资格认证。政策调整虽带来短期适应成本,但长期看有助于稳定养老金体系,建议结合弹性退休机制提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