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需遵循严格的规范流程,核心方式包括无偿划转、对外捐赠、转让、置换、报废及损失核销,关键环节涉及申报、审核、审批及公开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合规透明。
-
处置方式
根据资产状态和用途,可选择无偿划转(如调拨至其他单位)、对外捐赠(需符合公益性质)、转让(通过市场交易)、置换(等价交换其他资产)、报废(无法继续使用)或损失核销(因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资产灭失)。 -
规范流程
- 单位申报:填写《固定资产处置申请表》,附资产凭证、产权证明等材料,经财务负责人和单位领导签字后提交主管部门。
- 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核查材料完整性及合规性,通过后报送财政部门。
- 财政审批:根据资产价值分级审批,涉及政府采购的需同步办理手续,最终下达处置批复文件。
- 公开处置:按批复要求执行交易,若价格低于评估价90%需重新报批。
-
账务处理
处置完成后需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登记表》,同步更新财务账目,确保账实相符。
资产处置全程需严格遵循财政规定,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