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突然变相降工资是否合法? 不合法。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变相降薪(如调整工资结构、增加绩效占比、恶意调岗等)属于违法行为,除非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能证明员工不胜任岗位,否则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恢复原薪资或索赔经济补偿。
关键法律依据与**要点:
- 协商一致原则:薪资调整必须与员工书面协商,单方变更无效。例如,公司若将固定工资转为绩效工资且未获同意,即使总额不变,仍构成变相降薪。
- 合法降薪的例外情形:
- 员工经考核或培训后仍不胜任工作;
- 企业经营困难时通过民主程序协商降薪(如疫情期间)。
- 恶意降薪的常见手段:
- 以“业务调整”为名强制调岗至低薪岗位;
- 增加工作量但不加薪,或降低固定工资比例。
**建议:
- 立即书面异议:要求公司说明降薪理由并限期补发工资。
- 保留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条、调岗通知等是仲裁关键依据。
- 申请劳动仲裁:可主张恢复原薪资、支付经济补偿(N倍月薪)或赔偿金(2N倍月薪)。
总结:变相降薪侵犯劳动者权益,但法律提供了明确的**路径。遇到此类情况,应积极沟通并依法申诉,避免被动接受不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