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审计监督合力不足的核心问题在于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壁垒高、监督资源分散,导致重复检查与监管盲区并存,影响整体监督效能。
-
协作机制缺失
当前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分属不同体系,缺乏常态化沟通平台。例如,财政部门侧重资金合规性检查,审计部门关注政策执行效果,但双方检查计划未联动,导致基层单位频繁迎检或长期无人监管。广西案例显示,仅30%的县区实现财政与审计联合检查,其余地区存在“多头监管却无人负责”现象。 -
信息孤岛阻碍效率
监督数据分散在税务、人民银行、国资等部门,未建立统一共享平台。某市调研发现,审计部门需耗时2周获取财政检查结果,而财政对审计线索的响应延迟超1个月。手工查账仍占基层监督工作的70%,数字化协同工具应用不足。 -
资源分配失衡
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且专业化不足。广西县级财政监督机构平均仅3人,46岁以上人员占比60%,难以应对复杂监督任务。中介机构与行业协会参与度低,自律监督与行政监管未形成互补。 -
整改闭环未形成
监督结果运用碎片化,约60%的问题整改停留在“表面纠错”。部分地区未将检查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违规成本低,导致屡查屡犯。例如,某省2023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45%的企业重复出现同类问题。
提升合力需从顶层设计切入: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构、推动数据互通平台建设、优化监督资源配置,并将整改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实现从“各自为政”到“系统治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