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我国唐代的戏剧表演形式主要是“戏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参军戏,此外还包括歌舞戏、傀儡戏等多种形式,以滑稽搞笑、插科打诨为特色。
唐代的戏剧表演统称“戏弄”,强调娱乐性和即兴性,最流行的形式是参军戏,由“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通过问答、调侃表演,类似现代相声,多具讽刺意味。唐代戏剧不仅限于宫廷,在寺庙、官员宴会及民间广泛流行,唐玄宗、公主等上层人士也热衷观赏。除参军戏外,歌舞戏如《踏谣娘》(北齐起源,唐流行)结合歌舞与故事情节,讲述醉汉殴打妻子的情节,带有角色和简单表演程式;傀儡戏(弄老人)则通过木偶表演故事,增添趣味性。
唐代的戏剧内容多取材社会新闻,融合对白、音乐与舞蹈,以插科打诨、诙谐表演吸引观众,甚至形成固定演出习俗,如官员宴会中的娱乐环节或寺庙戏场的公开演出。这种多元化的戏剧形式为后世元杂剧、宋杂剧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参军戏尤其被后世视为戏剧雏形,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