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结转增值税分录正规做法

月末结转增值税的正规分录做法是: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转出当月应交未交税额,再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完成结转。‌ 具体操作需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注意留抵税额、多缴税款等特殊情况处理。

  1. 一般纳税人月末结转步骤

    • 计算应交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留抵税额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 若为多缴或留抵: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2. 小规模纳税人处理方式

    • 直接计提: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 特殊情形注意事项

    • 存在留抵税额时无需结转,保留在"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
    • 预缴税款需通过"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科目单独核算
    • 减免税款应转入"营业外收入"或冲减相关费用科目

完成结转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应为零,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欠税金额。次月申报缴纳时,需借记"未交增值税"科目并贷记银行存款。建议每月核对增值税申报表与账面数据,确保税会处理一致。

本文《月末结转增值税分录正规做法》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85238.html

相关推荐

增值税是先计提还是先结转

先计提后结转 增值税的账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一、增值税的计提与结转关系 计提时点 增值税需按月计算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并进行计提。计提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结转时点 计提完成后,需根据实际应纳税额进行结转。若当月应纳税额为正,则结转未交增值税;若为负(即留抵税额),则无需结转。 二、具体操作流程 月末结转未交增值税

2025-05-07 会计考试

缴纳的增值税分录如何写

缴纳增值税的会计分录需根据纳税类型(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缴税时点(当月/预缴)区分,具体如下: 一、一般纳税人 当月缴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说明:反映当月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款项 。 预缴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说明:预缴税款需单独核算,月末结转至“未交增值税”科目 。 月末结转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

2025-05-07 会计考试

应交增值税会计分录

应交增值税会计分录 主要涉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增值税的核算。以下是其会计分录的要点及具体操作: 1. 一般销售业务 当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应将应交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会计分录 : plaintext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不含税销售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销售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2. 进项税额抵扣

2025-05-07 会计考试

小规模计提增值税分录

小规模纳税人计提增值税的会计分录需根据业务类型和会计期间进行区分,具体如下: 一、计提增值税分录 销售实现时 当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实现收入时,需计提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quad 贷:主营业务收入 \quad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注:小规模纳税人不单独设置“未交增值税”科目,直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 月末计提

2025-05-07 会计考试

计提所得税会计分录

​​计提所得税会计分录的核心操作是:通过“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科目记录当期税负,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企业税务责任。​ ​关键步骤包括​​按月/季预提所得税​ ​、​​实际缴纳税款​ ​以及​​年度汇算清缴调整​ ​,同时需注意​​递延所得税​ ​的特殊处理。 ​​按月或按季预提所得税​ ​:根据利润总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当期应缴税额,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 ​​贷

2025-05-07 会计考试

计提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的会计分录

计提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的会计分录是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正确核算和记录应缴纳的税款。以下是详细的会计分录处理步骤: 一、计提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计提时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实际缴纳时 :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二、计提附加税费的会计分录 计提时 :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交增值税怎么做分录

缴纳增值税的会计分录需根据纳税时点(当月或上月)和纳税人类型(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区分,具体如下: 一、当月缴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直接结转未交增值税: $$ \text{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text{贷:银行存款} $$ 小规模纳税人 直接结转未交增值税: $$ \text{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text{贷:银行存款} $$ 二

2025-05-07 会计考试

增值税需要计提吗该怎么计提呢

需要计提 增值税的计提需根据纳税人类型和业务性质进行区分,具体规则如下: 一、一般纳税人 常规情况 采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抵扣制度,无需单独计提增值税,但需按月计算应纳税额并结转未缴税款。 特殊情形 若当月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不足部分可结转下期抵扣,无需当月计提。 二、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额达标时 若月销售额未达到税务机关核定的征收标准,需按月全额计提增值税。 销售额不达标时 无需计提增值税

2025-05-07 会计考试

增值税怎么计提分录

​​增值税计提分录的核心操作是: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销项税与进项税差额,月末结转未交或多交增值税。​ ​ ​​关键亮点包括:销项税额随收入确认同步计提、进项税额需取得合规发票方可抵扣、实际缴纳时区分“已交税金”与“未交增值税”科目。​ ​ 企业销售商品时,按不含税收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计提销项税额。例如销售10,000元商品(税率13%):借记“银行存款”11,300元

2025-05-07 会计考试

小微企业增值税季度起征点

小微企业增值税季度起征点为 30万元 ,具体政策如下: 起征标准 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 30万元 ,免征增值税。 政策依据 该标准自2019年1月9日起实施,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取代了此前月销售额3万元的标准。 补充说明 若季度销售额超过30万元,则需全额缴纳增值税。 该政策适用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且需以税务机关核定的季度销售额为准。 总结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一般人月末结转增值税分录

关于一般纳税人月末结转增值税的分录,根据业务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一、应交未交增值税的结转 当月应交未交增值税 将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借方有余额,表示留抵税额。 当月多交的增值税

2025-05-07 会计考试

年末结转增值税完整会计分录

年末结转增值税的完整会计分录如下,分步骤说明: 一、结转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等) 二、结转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三、结转未交增值税 计算应纳税额 根据“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借贷方差额,转入“未交增值税”科目:

2025-05-07 会计考试

计提增值税月末需要结转吗

​​增值税月末是否需要结转?答案是:需根据企业当月实际纳税情况判断,但常规操作中,一般纳税人需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结转差额,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专栏本身无需单独结转。​ ​ ​​核心逻辑​ ​:增值税的结转并非简单清零进项或销项税额,而是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将应交税费科目转平。若当月销项大于进项(需缴税),需将差额结转到“未交增值税”科目;若进项大于销项(留抵),则无需额外分录

2025-05-07 会计考试

增值税结转会计分录实例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正确处理增值税结转会计分录 对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当企业进行月末或年末结算时,必须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的余额结转至“未交增值税”科目,以反映实际应缴税款。 购进货物与接受劳务 :企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符合抵扣条件时,需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并同时记录进项税额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若发生退货等情况

2025-05-07 会计考试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贴核算

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的核算需遵循以下核心要求: 一、定义与特征 政府补助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企业需有确凿证据表明资金来自政府,其他方仅作为代收代付; 无偿性 :企业取得资源无需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 二、分类 分为两类: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购建或形成长期资产(如设备、土地等);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025-05-07 会计考试

政府补助计入什么科目怎么分录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需根据用途区分科目: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成本费用,无关的计入“营业外收支”;分录核心分为“总额法”和“净额法”,关键需判断补助类型(与资产/收益相关)及是否满足日常性条件。​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 ​​总额法​ ​: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资产使用期间分期转入损益(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例如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计入什么科目

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通常计入**“其他收益”或“递延收益”科目**,具体取决于补助性质: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补助计入“其他收益” (如税收返还、技术补贴),用于补偿长期资产或未来费用的补助则先计入“递延收益” ,再分期结转损益。特殊情况下,与日常无关的补助(如灾害补贴)计入营业外收支 ,名义金额(1元)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日常相关补助的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的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政府补助(如研发补贴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放哪个科目

政府补助应当根据其性质计入其他收益 或营业外收支 科目。具体处理方式取决于补助是否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如果补助与资产相关,应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需在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总额法 :将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不冲减成本费用。 净额法 :将补助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成本费用的扣减。 3.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计入什么科目

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科目处理需根据补助性质和用途进行区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初始确认 收到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分期确认 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采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例如: 购置固定资产的补贴:先计入递延收益,再按固定资产折旧比例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租赁资产的补贴:根据租赁期限分期计入其他收益。 二

2025-05-07 会计考试

收到政府补贴收入的会计分录

收到政府补贴收入的会计分录需根据补贴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处理,具体如下: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补偿未来期间费用或损失的补贴 若补贴用于补偿企业未来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需先确认为递延收益,待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会计分录: 收到补贴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资产账户$$ $$贷:递延收益——政府补助$$ 发生相关费用时: $$借:递延收益——政府补助$$

2025-05-0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