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或投诉
若县财政出现工资发放困难,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行政应对措施
-
调整预算与开源节流
对财政预算进行合理调整,削减非必要支出,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如工资)。通过优化税收征管、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
向上级政府求助
可申请专项转移支付或临时救助资金,缓解财政压力。需向上级财政部门或监察部门说明困难情况,符合规定的可获得支持。
-
政府内部监督与改革
上级政府可对县级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进行审查,督促其规范用钱。县级政府需主动优化支出结构,防止浪费现象。
二、法律**途径
-
协商与调解
首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解决方案,或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介入调解。
-
申请劳动仲裁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及可能的经济补偿。仲裁时需提供工作证等证据,仲裁庭将责令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据。
-
法律诉讼与支付令
-
仲裁前置程序 :若仲裁不予受理,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
-
诉讼途径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手段强制执行。
-
三、其他注意事项
-
保留证据 :工资条、银行流水、劳动合同等材料是**的关键证据。
-
时效性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为三年,需及时行动。
-
政府责任 :若因财政预算违规导致拖欠,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要求加付赔偿金。
建议优先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争议,若涉及政府财政问题,可结合行政监督与法律途径共同推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