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农村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时,需重点关注协议主体合法性、补偿条款明细、违约责任等核心事项,避免因约定模糊引发纠纷。 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核实签约主体资格
协议甲方必须是县级以上政府或授权机构,乙方需为房产证登记的所有权人或公示的户主。若涉及集体土地,需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开发商、村委会等无权单独作为拆迁方签约。 -
明确补偿方式与标准
选择货币补偿需写明金额、支付时间;产权调换需注明安置房位置、面积及过渡费。特别注意:宅基地安置仅适用于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且需单独申请。补偿标准应参照地方政府文件,避免口头承诺。 -
细化关键条款
协议必须包含房屋面积(区分合法面积与违建)、搬迁期限、交付条件、差价结算方式等。例如,过渡期超过约定时间需明确违约金比例,安置房应标注具体门牌号而非模糊描述。 -
警惕格式条款陷阱
对拆迁方提供的协议模板,需逐条审核。若发现排除乙方权利或加重责任的条款(如“未尽事宜以甲方解释为准”),应要求修改或签订补充协议。 -
留存证据与**途径
协议签署后保存原件,要求加盖骑缝章。若对补偿方案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争议期间避免盲目搬迁,以免影响后续**。
拆迁补偿协议关系长远利益,建议签约前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条款合法性与可操作性。遇到强制签字或内容空白的情况,坚决拒绝并要求完整阅读协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