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拆迁补偿主要包括三种核心方式: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安置房)和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具体选择需结合地方政策与村民意愿。以下是详细分点说明:
-
货币补偿
直接按宅基地区位价和房屋重置成新价折算现金,包含房屋价值、装修附属物及搬迁过渡费。例如框架结构补偿约950元/㎡,砖混850元/㎡,部分地区对超面积部分按综合成本价(如8000元/㎡)补偿。 -
产权置换(安置房)
按原房面积或人口比例置换新房,常见标准为1:1至1:1.5。例如,200㎡宅基地可置换300㎡安置房,超出部分需补差价;安置房通常配套车位、储藏室,且限期内禁止交易。 -
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
适用于本村有空余宅基地的情况,按原面积1:1.1置换新地块,村民自建房屋并获重置价补偿(如土木结构450元/㎡)。需符合国土规划,且新建需审批。
其他补偿项:临时安置费(4-20元/㎡/月)、搬迁补助(1500-2500元/次)、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营业用房250元/㎡)等。
总结:补偿方式需综合政策、家庭需求及长期规划选择,建议提前了解地方细则并参与协商,确保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