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让员工当法人,核心目的是转移风险、规避责任或操控企业,员工可能面临财产损失、法律追责等重大风险,而实际控制人则借此“金蝉脱壳”。
-
责任转嫁与风险规避
高风险业务或债务常通过“傀儡法人”挂名,一旦公司暴雷,实际控制人可逃脱法律责任,员工却需承担连带债务(如房产、存款被强制执行)。部分老板因自身信用问题无法担任法人,便利用员工身份掩盖真实受益人。 -
操控便利与弱势地位
员工受雇佣关系制约,缺乏法律意识和谈判能力,易被诱导或施压接受法人身份。公司通过控制董事会或关键决策权,实际仍掌握经营权,员工仅作为“签字工具”。 -
表面激励与隐性代价
少数情况下,法人身份被包装为“晋升机会”或分红激励,但员工往往未获实际股权或话语权,反而因公司违规行为(如偷税、合同纠纷)陷入法律漩涡。
**警惕“被法人”陷阱!**员工应拒绝签字前核查公司资质、要求书面协议,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避免成为企业风险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