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存储时间、容量和功能:感觉记忆存储时间极短(1-2秒),容量大但易消退;短时记忆可保持约20秒,容量有限(7±2个组块);长时记忆存储时间最长(甚至终身),容量近乎无限。
-
感觉记忆的特点
- 存储时间极短:视觉信息(图像记忆)约0.5秒,听觉信息(声像记忆)稍长,约2-4秒。
- 容量大但原始:能暂存大量未经加工的感官信息(如视觉场景或声音片段),但若不注意会快速消失。
- 功能:为大脑提供缓冲时间,筛选重要信息进入后续加工阶段。
-
短时记忆的特点
- 存储时间短暂:未经复述的信息约20秒后衰退,通过复述可延长。
- 容量有限:通常为7±2个组块(如数字、单词),通过组块化策略可提升效率。
- 工作记忆关联:与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如心算、临时记住电话号码。
-
长时记忆的特点
- 存储时间持久:从几分钟到终身,依赖重复强化和深度加工(如理解、关联)。
- 容量无限:理论上可存储一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 分类多样:包括情景记忆(个人经历)、语义记忆(常识)、程序记忆(技能)等。
总结:三种记忆系统协同工作——感觉记忆捕捉信息,短时记忆暂存并加工,长时记忆最终存储。提升记忆效率的关键在于主动加工(如联想、重复)和合理分配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