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存储、提取
记忆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环节,不同理论模型存在表述差异,但核心框架一致:
一、编码(Encoding)
这是记忆形成的起始阶段,涉及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可识别的信号。具体过程包括:
-
信息转换 :通过感官接收外界刺激(如视觉、听觉等),将其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
特征提取 :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关键特征,如形状、声音或语义内容;
-
编码策略 :通过重复、联想等策略增强信息稳定性。
二、存储(Storage)
编码后的信息需被巩固保存,形成长期记忆。此阶段特点包括:
-
短期存储 :信息暂时保存在神经网络中,持续时间较短(如几秒到几分钟);
-
长期存储 :通过巩固作用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涉及神经可塑性变化(如海马体活动增强);
-
存储容量限制 :短期记忆容量有限(约7±2个信息块),需通过重复或关联策略扩展。
三、提取(Retrieval)
当需要使用记忆时,相关信息需从存储中检索出来。提取过程包括:
-
主动检索 :通过提示或问题主动搜索记忆中的信息;
-
线索利用 :依赖外部线索(如环境线索、关联记忆)辅助提取;
-
提取失败与干扰 :可能因遗忘、干扰或信息模糊导致提取失败。
补充说明
不同理论对记忆过程的分支和细节存在差异,例如:
-
再认与回忆 :部分模型将回忆(主动重现)与再认(被动识别)作为独立环节;
-
记忆类型 :根据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等,但属于记忆内容的分类而非基本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以编码、存储、提取为核心,三者相互关联、动态平衡,共同支持个体的认知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