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用于描述信息暂时存储与加工的有限容量系统,其结构模型由巴德利和希奇于1974年提出,后续研究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核心成分:
一、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
功能 :作为工作记忆的核心控制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其他子系统,包括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选择性注意、任务切换策略以及对长时记忆的检索。
-
特点 :具有有限的注意容量,需抑制无关信息干扰,是执行复杂认知任务的关键。
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
-
功能 :专门处理语音信息,包括语音的存储与复述。例如,重复默读电话号码时依赖此系统。
-
结构 :分为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两个子过程,但当前研究更强调其作为信息加工通道的作用。
三、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
功能 :负责处理视觉空间信息,如空间关系的暂时存储和视觉图像的操纵。
-
应用 :例如在导航、拼图等任务中,帮助个体在脑海中构建和操作视觉场景。
四、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
-
功能 :整合来自语音环路和视空间模板的信息,并将其与当前任务相关联,形成具有情境意义的临时记忆。
-
特点 :使个体能够将短期信息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结合,支持复杂决策和问题解决。
补充说明
-
信息容量 :工作记忆整体容量有限,通常被认为可同时处理4个组块。
-
与其他记忆系统的关系 :中央执行系统调控语音环路和视空间模板,视空间模板和语音环路为信息加工子系统,三者共同构成工作记忆的完整架构。
以上模型为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基础框架,后续研究不断通过神经影像学等技术验证和细化各成分的功能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