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三个核心阶段,具体如下:

  1. 识记

    作为记忆的起始环节,指通过感知、理解和编码将信息输入记忆系统。这是获取知识经验的基础过程。

  2. 保持

    信息在记忆中的巩固阶段,通过强化作用使识记内容稳定存储。保持是记忆从短期向长期转化的关键。

  3. 回忆(或再认)

    • 回忆 :无外部提示时主动提取存储的信息。

    • 再认 :外部提示下识别已存储的信息。

    两者共同构成记忆的“再现”功能,是检验记忆效果的重要指标。

总结 :识记是信息的输入,保持是信息的巩固,回忆与再认是信息的提取。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记忆的全过程。

本文《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33163.html

相关推荐

记忆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识记是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保持是信息的储存与巩固​ ​,​​回忆和再认是信息的提取与应用​ ​。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记忆机制,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识记​ ​:这是记忆的第一步,指通过感知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大脑可处理的神经信号。例如,学习新单词时,大脑会对其发音、拼写和意义进行编码

2025-05-08 高考

记忆过程有多少个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包含​​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三个基本环节,这是心理学中对记忆形成的经典划分。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记忆链条,缺一不可。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指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反复感知而识别、记住某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根据有无目的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理解其意义,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是在没有预定目的

2025-05-08 高考

记忆的过程有哪些基本环节

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三个基本环节。‌编码 ‌是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的第一步,‌存储 ‌是保持信息的过程,‌提取 ‌则是回忆或再认信息的关键步骤。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记忆的完整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记忆效果。 ‌编码 ‌ 编码是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大脑可处理形式的过程。它依赖于注意力,只有被注意到的信息才能进入记忆系统。编码方式包括视觉编码(如图像)

2025-05-08 高考

心理学中记忆的分类

心理学中记忆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区分。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后的主要分类方法: 一、按记忆内容划分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为内容,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通道形成的记忆。例如,游览长城后对石阶、城墙的视觉记忆。 逻辑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公式、定理等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编码和存储。例如,记住欧姆定律或数学公式。 情绪记忆

2025-05-08 高考

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

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验证 。具体分析如下: 记忆的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核心环节: 识记 (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保持 (信息的存储)、 回忆 (信息的提取)。 选项分析 验证 :不属于记忆的基本环节,更多涉及信息确认或校对过程。 保持 、 回忆 、 识记 、 再认 :均为记忆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他干扰项说明 遗忘 :虽与记忆相关

2025-05-08 高考

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保持 ,同时它也是信息的储存环节。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结论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其中 保持 是中心环节。保持阶段是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关键过程。 各环节功能 识记 :信息的输入和初步编码阶段,是记忆的起点。 保持 :信息的巩固和储存阶段,决定信息能否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再认或回忆 :信息的提取阶段

2025-05-08 高考

阐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 。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记忆形成、巩固和提取的基础。 1. 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起点,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注意将外界信息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形式: 无意识记 :无需意志努力,自然发生,如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观察。 有意识记 :有明确目的,需集中注意力,如学习新知识时主动记忆。 2. 保持

2025-05-08 高考

记忆材料最容易遗忘的是中间部分

记忆材料时,最容易遗忘的是中间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序列位置效应”,即开头(首因效应)和结尾(近因效应)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而中间信息则更容易丢失。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作用 大脑对最初接触的信息(开头)和最近接触的信息(结尾)印象更深。开头的内容因无前摄干扰而容易被编码,结尾的内容因无后摄干扰而能短期保留,而中间部分受前后信息双重干扰,导致记忆效果最差。 中间信息的“干扰困境”

2025-05-08 高考

人记忆的遗忘从几岁开始

人类记忆的遗忘从 3岁左右开始 ,这一现象被称为“幼年健忘”或“童年失忆症”。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遗忘起点 大多数人只能回忆起3岁左右的事件,3岁前的记忆逐渐模糊或完全消失。这一现象源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负责长期记忆的海马体及神经网络。 具体年龄差异 3-4岁 :部分研究指出,儿童可能从3岁开始形成长期记忆,但早期记忆仍不稳定。 7岁 :另一研究显示,7岁是童年记忆快速衰退的分界点

2025-05-08 高考

短时记忆的遗忘是干扰还是消退

​​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归因于信息干扰,而非自然消退。​ ​遗忘过程涉及记忆编码的质量、注意力的集中度、重复次数、间隔效应、神经元连接强度、情绪状态、动机水平及认知负荷等,核心矛盾在于​​短期记忆容量受限且易受干扰​ ​。 短时记忆的遗忘常由干扰主导。当相似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上紧密排列时,新信息会覆盖旧信息,导致提取失败,这种现象被定义为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Conrad实验发现听觉编码易受同音干扰

2025-05-08 高考

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 记忆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 通过感知、理解和编码将信息输入记忆系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保持 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巩固过程,确保信息得以稳定存储。 再认或回忆 再认 :识别已存储的信息(如看到熟悉面孔); 回忆 :主动提取不在眼前的信息(如回想往事)。 补充说明 : 部分资料将“回忆”与“再现”合并,但核心环节仍以识记、保持、再认/回忆为主;

2025-05-08 高考

记忆的先后顺序

记忆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记忆发展阶段(按时间顺序) 运动记忆 (出生后2周左右) 通过身体动作和运动经验形成的记忆,如婴儿学会抓握、爬行等动作。 情绪记忆 (6个月左右) 与情感体验相关的记忆,如对亲人面孔的识别或恐惧反应。 形象记忆 (6~12个月左右) 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形成的具体形象记忆,如人脸、物体轮廓等。 语词记忆 (1岁左右) 语言发展带来的记忆能力

2025-05-08 高考

记忆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识记、保持、回忆 记忆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部分,其定义和功能如下: 识记 通过感知、理解和编码将信息输入记忆系统,形成初步印象。这是记忆过程的起点,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的效果。 保持 对识记内容进行巩固和存储,确保信息在大脑中稳定保留。保持过程涉及信息的强化和长期化。 回忆与再认 回忆 :主动提取存储的信息,无需外部提示。 - 再认 :通过外部刺激识别是否曾接触过该信息。

2025-05-08 高考

记忆的四个阶段

记忆的四个阶段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综合了不同理论模型的核心观点: 一、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定义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最初阶段,信息在此阶段被短暂存储(通常几秒到1分钟)。 功能 作为信息筛选器,帮助大脑快速识别重要刺激(如声音、图像),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 特点 自动且无意识,无需主动努力即可存储。 容量有限,例如视觉感觉记忆可同时保留约7个信息单元。 二

2025-05-08 高考

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比较

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在记忆效率、适用场景及个体差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对比如下: 一、记忆效率与遗忘特点 形象记忆 优势 :通过直观形象(如视觉、听觉)编码,记忆更牢固,提取效率更高。例如,通过图像记忆公式比纯文字背诵更持久。 易遗忘性 :部分研究认为逻辑记忆因依赖抽象思维,可能更易遗忘,但这一结论存在争议。 逻辑记忆 优势 :通过概念、公式等逻辑关系组织信息,适合处理复杂数据(如数学公式

2025-05-08 高考

记忆的基本过程顺序

记忆的基本过程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编码、巩固和提取。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神经机制和功能。 编码阶段 记忆的编码是信息从外界进入大脑并转化为可存储形式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大脑通过神经元的活动将经历或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记忆痕迹。例如,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突触可塑性(如长时程增强,LTP)来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种编码过程主要发生在海马体

2025-05-08 高考

形象记忆遗忘机制探究

​​形象记忆的遗忘机制是大脑对视觉信息处理与存储的动态平衡过程,其核心受时间衰减、干扰抑制和提取失败三大因素主导。​ ​研究发现,形象记忆的遗忘速度在初期最快,随后逐渐放缓,而情绪强度、重复曝光和神经可塑性会显著影响这一过程。以下是关键机制的深度解析: ​​时间衰减与艾宾浩斯曲线​ ​ 形象记忆的遗忘遵循非线性规律,初期24小时内遗忘率高达60%,但通过间隔重复可强化神经突触连接

2025-05-08 高考

遗忘曲线在记忆中的应用

‌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类记忆随时间衰减的规律,通过科学复习可显著提升记忆效率。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新学内容在20分钟后仅剩58%,1小时后降至44%,而合理间隔复习能将遗忘率降低至15%以下。 ‌遗忘曲线的核心机制 ‌ 记忆保留量呈指数级下降,最初24小时遗忘速度最快。大脑对无意义音节的遗忘速度比对有逻辑关联信息的遗忘更快,说明理解性记忆能对抗自然遗忘。 ‌四阶段抗遗忘复习法 ‌

2025-05-08 高考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确实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其核心特点如下: 定义与功能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是记忆过程的起始阶段,负责对外界信息进行初步登记。它通过感官快速接收信息,并在极短时间内(约0.25-2秒)保留这些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 编码形式 视觉 :图像记忆,保留生动的视觉图像(如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实验验证); 听觉 :声像记忆,通过声音特征(如回声)进行编码。 存储时间 持续时间极短

2025-05-08 高考

记忆力训练100例图

​​记忆力训练100例图通过图形化方式帮助用户系统性提升记忆能力,涵盖图形配对、找不同、排序、拼图、规律识别等趣味性项目,兼顾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锻炼,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及记忆力退化者。​ ​ ​​图形配对记忆​ ​ 通过翻牌配对相同图形,强化短期视觉记忆,如圆形、三角形等基础图形配对,可从10对卡片起步。 ​​图形找不同​ ​ 观察两组相似图形差异,如角度或大小变化,初级阶段可用3-5个图形

2025-05-08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