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档案工作总结和2025年计划的核心在于:规范化管理、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效能提升。2024年,档案工作通过强化资源归集、优化开放审核流程和推进数字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将聚焦智能技术应用、民生档案服务优化和跨部门协同,进一步释放档案价值。
-
2024年工作总结
- 资源建设:全年接收71家单位档案634卷4455件,征集社会散存档案52部106册,馆藏结构持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实现3441张照片数字化归档,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 开放利用:依法开放106卷档案,开放率达16.9%。查档服务满意度达99.8%,通过“四个一”服务理念(如生人熟人同等对待)提升群众体验。
- 数字化转型:完成5.79万卷档案数字移交,馆藏数字化率36.4%。编制《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方案》,推动存量档案全面数字化。
- 安全与创新: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开展7次法治宣传活动;打造红色档案编研成果,服务地方文化传承。
-
2025年工作计划
- 智能技术赋能:引入AI辅助档案分类与检索,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数字化率提升至50%。探索区块链技术保障档案真实性。
- 民生服务深化:重点推进社保、婚姻等民生档案电子化,实现“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优化“六级联动”机制,让群众少跑腿。
- 资源整合与协作:联合博物馆、图书馆共建文化数据库,扩大非遗、名优产品等特色档案征集范围。推动档案数据融入政务服务平台。
- 人才与规范:开展档案人员专项培训,强化EEAT(经验、专业、权威、可信)标准落实,确保内容质量符合搜索引擎优化要求。
总结:档案工作正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服务转型。2025年需以技术驱动效率、以用户需求导向,同时严守安全底线,让档案真正“活起来”赋能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