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严禁》是政法机关为规范干警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制定的铁规禁令,其核心在于通过明确禁止性条款划清纪律红线,强调“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队伍底色。 以下从内容本质、执行要求、社会意义三方面展开:
-
内容聚焦权力约束与职业操守
严禁清单涵盖政治纪律(如搞两面派)、执法规范(如干预司法)、廉洁自律(如违规经商)等十大领域,直击政法工作高风险环节。例如“严禁包庇黑恶势力”直接回应群众对司法腐败的关切,而“严禁跑风漏气”强化了信息保密这一政法生命线。 -
刚性执行与群众监督并重
制度明确违反者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并通过“12337”举报平台引入社会监督。典型案例的定期公布既警示干警,也向公众传递“零容忍”信号,如违规干预执法司法行为一经查实即公开通报。 -
制度价值超越政法系统本身
作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十个严禁”通过净化司法环境提升公信力,间接优化营商环境。例如严禁滥用执法权条款,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牢记“十个严禁”不仅是政法干警的必修课,更是全社会监督司法公正的标尺。 其成功实践为其他领域廉政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