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

杜威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核心结论

    学生中心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经验。其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家 杜威 ,而非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代表)。

  2. 关键依据

    •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学习。 - 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系统阐述了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3. 其他相关人物

    • 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与杜威共同构成学生中心课程论的重要人物。 - 卢梭 :主张自然教育,但未形成系统的学生中心论体系。
  4. 易混淆点辨析

    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与杜威的教育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正确答案为 杜威

本文《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59777.html

相关推荐

前学科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人

前学科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亚里士多德、孔子、苏格拉底等。这些人物在不同领域奠定了知识积累的基础,为后来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1.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的《工具论》奠定了逻辑学的基础,提出了三段论推理方法,对后世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孔子:伦理学与教育学的先驱

2025-05-08 高考

学生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学生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杜威的教育理念 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经验。 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强调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成长。 杜威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斯宾塞 等,他们主张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编定课程,强调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传授,与活动课程形成鲜明对比。 赫尔巴特 :德国教育家,提出“学科中心论”,认为课程应围绕学科逻辑展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代表作《大教学论》奠定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主张“泛智教育”,强调分科教学的重要性。 斯宾塞 :英国哲学家

2025-05-08 高考

课程即学科的代表人物

“课程即学科”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下是该观点的代表人物: 康德 (德国):被认为是教育学之父,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对课程分类有重要贡献。 卢梭 (法国):《爱弥儿》中提出自然发展和个人本位论,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洛克 (英国):《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强调学科知识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 (瑞士):提出自然发展和个人本位论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倡导者是谁

学科课程的倡导者主要是斯宾塞 ,他作为早期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推动了知识本位课程体系的发展,与赫尔巴特、布鲁纳等共同构成了学科课程理论的重要脉络。 斯宾塞的实质主义课程理论 斯宾塞将课程定义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实用性,主张通过分科教学培养科学素养,奠定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与知识主义课程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以系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举例子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通过系统化教学培养逻辑思维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具体分类及示例: 一、基础学科课程 语言文学 :语文、英语、历史、地理 数学 :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 自然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 社会科学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二、专业或领域特定课程 工程类 :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 医学类 :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 经济管理类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哪四个

学科课程具有四个核心优点:‌系统化知识体系 ‌、‌高效学习路径 ‌、‌标准化评估机制 ‌和‌社会认可度高 ‌。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化知识体系 ‌ 学科课程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数学从基础运算逐步过渡到高等数学,层层递进,确保学习者掌握核心概念。 ‌高效学习路径 ‌ 课程设计通常经过专家优化,避免冗余内容,使学习更聚焦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例子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是教育领域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它们在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及实施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分别说明两者的特点。 学科课程的例子 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分科学习为主,通常围绕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例如: 语文课程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数学课程 :以数学公式、定理和逻辑推理为基础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论代表人物

​​学科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斯宾塞、赫尔巴特、要素主义代表巴格莱、永恒主义代表赫钦斯、结构主义代表布鲁纳等,他们分别从科学知识、文化要素、永恒价值、学科结构等不同视角推动理论发展。​ ​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课程应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强调间接经验和系统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同代表人物围绕这一核心提出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 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主张课程应围绕人类五大生活活动(维护健康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例子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例子可分别从以下方面说明: 一、学科课程的例子 传统学科教学 数学 :通过观察实际场景(如建筑结构)讲解平行线概念,结合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求解。 语文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古诗词视频,教授阅读策略(如预测内容、标记法)。 英语 :开展角色扮演、语言竞赛等游戏化教学活动。2. 跨学科融合案例 “咖啡奇遇记” :以咖啡为主题,结合烹饪、艺术(拉花)

2025-05-08 高考

学科整合的例子

​​学科整合通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知识迁移与思维创新,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核心路径。​ ​例如语文与音乐融合的《黄河大合唱》课程,学生通过诗歌朗诵与合唱实践,获得情感与艺术的双重体验;物理与语文结合的《中国石拱桥》课堂,则从力学角度解析建筑美学,激发跨学科思考。​​关键在于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强调经验共享、专业协作与权威验证,而非简单拼凑内容。​ ​ ​​经验融合​ ​:学科整合需基于真实场景

2025-05-08 高考

活动课程代表人物例子

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三大原则,主张通过实践和体验促进学习,反对传统分科教学。 杜威的核心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应围绕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展开,强调“从做中学”,课程内容需与生活紧密结合。他批判固定教材,提倡动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 卢梭的早期影响 法国思想家卢梭最早提出自然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儿童天性

2025-05-08 高考

综合课程特征代表人物例子

综合课程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领域知识 的教育形式,代表人物为怀特海 ,典型例子包括融合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和核心课程(如环保主题整合科学学科)。其核心特征如下: 跨学科整合 综合课程强调学科间的关联性,如将物理、化学、生物合并为“自然科学”,或结合历史、地理、经济形成社会科学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框架。 实践与创新导向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代表人物

‌学科中心课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他提出的“结构主义理论”强调 ‌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 ‌螺旋式课程设计**,对现代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结构主义理论的核心 ‌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的关键是掌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即“结构”)。例如,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或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是学科核心,学生通过理解这些结构能举一反三

2025-05-08 高考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人类社会无关。该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以下两位: 一、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Jean-Jacques Rousseau) 核心观点 利托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他通过观察动物行为发现,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天生具有通过遗传获得的潜在教育能力,例如鸟类的迁徙

2025-05-08 高考

学术中心课程代表人物

学术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是 杜威 。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结论 学术中心课程(又称学科中心课程)强调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注重系统性和专业性。其代表人物为 杜威 ,他主张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其他相关人物辨析 布鲁纳 :以发现学习理论著称,属于认知主义教育流派,与学术中心课程的学科导向性不完全一致。 罗杰斯 :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性和情感发展

2025-05-08 高考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他提出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原则奠定了传统教育理论的核心框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 赫尔巴特的理论核心 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指导,教师应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掌控者。他主张通过严谨的课堂设计和教材选择,确保学生接受系统化、结构化的教育。 与传统三中心的关系

2025-05-08 高考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萌芽、理论奠基、成熟与完善 班级授课制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组织形式,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6世纪) 古罗马时期 :昆体良提出"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的分班教学思想,这是班级授课制的早期萌芽。 二、理论奠基阶段(17-18世纪) 17世纪乌克兰 :兄弟会学校首次实践班级授课制,但未形成系统理论。 1632年

2025-05-08 高考

课程中心论是谁提出的

​​课程中心论(学科中心课程论)主要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教育学家奠基,经布鲁纳、巴格莱、赫钦斯等学者完善,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注重学科逻辑体系与知识结构传授。​ ​ ​​1. 课程中心论的奠基者:​ ​ 课程中心论的早期思想可追溯至19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主张通过分科教学实现知识系统化;赫尔巴特以“统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学科逻辑主导的课程框架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观点有哪些

学科课程观点主要分为学科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三大类 ,分别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儿童经验活动和社会问题改造的核心地位。以下是具体展开: 学科中心课程论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代表人物包括斯宾塞、布鲁纳等,主张分科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细分流派如要素主义(强调传统学科)和永恒主义(注重经典知识),均认为学科逻辑是课程设计的基础。 活动中心课程论 杜威等学者提出课程应围绕儿童兴趣和实践活动展开

2025-05-08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