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心课程代表人物

学术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是 杜威 。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核心结论

    学术中心课程(又称学科中心课程)强调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注重系统性和专业性。其代表人物为 杜威 ,他主张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 其他相关人物辨析

    • 布鲁纳 :以发现学习理论著称,属于认知主义教育流派,与学术中心课程的学科导向性不完全一致。

    • 罗杰斯 :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性和情感发展,与学术中心课程的学科重点不同。

    • 赫尔巴特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属于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与学术中心课程的现代学科整合理念存在差异。

  3. 理论背景补充

    学术中心课程与 学科中心课程 常被混淆,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学科中心课程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如柏拉图),而学术中心课程更强调学术研究与应用(如杜威)。需注意区分相关概念。

学术中心课程的代表人物为 杜威 ,其理论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结合。

本文《学术中心课程代表人物》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59817.html

相关推荐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人类社会无关。该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以下两位: 一、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Jean-Jacques Rousseau) 核心观点 利托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他通过观察动物行为发现,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天生具有通过遗传获得的潜在教育能力,例如鸟类的迁徙

2025-05-08 高考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

杜威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结论 学生中心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经验。其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家 杜威 ,而非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代表)。 关键依据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学习。 - 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系统阐述了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他相关人物 罗杰斯

2025-05-08 高考

前学科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人

前学科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亚里士多德、孔子、苏格拉底等。这些人物在不同领域奠定了知识积累的基础,为后来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1.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的《工具论》奠定了逻辑学的基础,提出了三段论推理方法,对后世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孔子:伦理学与教育学的先驱

2025-05-08 高考

学生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学生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杜威的教育理念 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经验。 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强调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成长。 杜威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泰勒、杜威等教育理论奠基者,他们分别提出了学科中心理论、目标评价模式和经验主义课程论,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 ​ 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主张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体系,强调通过系统化教学实现道德与知识的统一。泰勒作为“课程评价之父”,提出目标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其“泰勒原理”至今仍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框架

2025-05-08 高考

课程即学科的代表人物

“课程即学科”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下是该观点的代表人物: 康德 (德国):被认为是教育学之父,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对课程分类有重要贡献。 卢梭 (法国):《爱弥儿》中提出自然发展和个人本位论,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洛克 (英国):《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强调学科知识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 (瑞士):提出自然发展和个人本位论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倡导者是谁

学科课程的倡导者主要是斯宾塞 ,他作为早期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推动了知识本位课程体系的发展,与赫尔巴特、布鲁纳等共同构成了学科课程理论的重要脉络。 斯宾塞的实质主义课程理论 斯宾塞将课程定义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实用性,主张通过分科教学培养科学素养,奠定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与知识主义课程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以系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举例子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通过系统化教学培养逻辑思维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具体分类及示例: 一、基础学科课程 语言文学 :语文、英语、历史、地理 数学 :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 自然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 社会科学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二、专业或领域特定课程 工程类 :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 医学类 :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 经济管理类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哪四个

学科课程具有四个核心优点:‌系统化知识体系 ‌、‌高效学习路径 ‌、‌标准化评估机制 ‌和‌社会认可度高 ‌。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化知识体系 ‌ 学科课程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数学从基础运算逐步过渡到高等数学,层层递进,确保学习者掌握核心概念。 ‌高效学习路径 ‌ 课程设计通常经过专家优化,避免冗余内容,使学习更聚焦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例子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是教育领域中两种常见的课程类型,它们在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及实施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分别说明两者的特点。 学科课程的例子 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分科学习为主,通常围绕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例如: 语文课程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数学课程 :以数学公式、定理和逻辑推理为基础

2025-05-08 高考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他提出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原则奠定了传统教育理论的核心框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 赫尔巴特的理论核心 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指导,教师应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掌控者。他主张通过严谨的课堂设计和教材选择,确保学生接受系统化、结构化的教育。 与传统三中心的关系

2025-05-08 高考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萌芽、理论奠基、成熟与完善 班级授课制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组织形式,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6世纪) 古罗马时期 :昆体良提出"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的分班教学思想,这是班级授课制的早期萌芽。 二、理论奠基阶段(17-18世纪) 17世纪乌克兰 :兄弟会学校首次实践班级授课制,但未形成系统理论。 1632年

2025-05-08 高考

课程中心论是谁提出的

​​课程中心论(学科中心课程论)主要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教育学家奠基,经布鲁纳、巴格莱、赫钦斯等学者完善,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注重学科逻辑体系与知识结构传授。​ ​ ​​1. 课程中心论的奠基者:​ ​ 课程中心论的早期思想可追溯至19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主张通过分科教学实现知识系统化;赫尔巴特以“统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学科逻辑主导的课程框架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观点有哪些

学科课程观点主要分为学科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三大类 ,分别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儿童经验活动和社会问题改造的核心地位。以下是具体展开: 学科中心课程论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代表人物包括斯宾塞、布鲁纳等,主张分科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细分流派如要素主义(强调传统学科)和永恒主义(注重经典知识),均认为学科逻辑是课程设计的基础。 活动中心课程论 杜威等学者提出课程应围绕儿童兴趣和实践活动展开

2025-05-08 高考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正式出版。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核心结论 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被广泛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该书系统地构建了教育心理学体系。 补充说明 桑代克后续在1913-1914年将著作扩展为三卷本,进一步巩固了其学科地位。 其研究方法以量化分析著称,为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其他相关贡献

2025-05-08 高考

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以下两位: 杜威(John Dewey)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儿童中心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活动为基础设计课程,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中心课程论的核心代表。 罗杰斯(Carl Rogers)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情感需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理论对课程设计具有深远影响。 其他相关人物 : 皮亚杰(Jean

2025-05-08 高考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核心代表人物 杜威是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核心人物,其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课程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展开。 理论核心观点 以儿童为中心 :课程设计需围绕儿童的活动和需求,促进其认知和情感发展。 心理学化组织 :课程内容应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避免成人化逻辑结构。 社会改造主义 :强调教育应服务于社会变革

2025-05-08 高考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03年,这一时间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桑代克在该书中首次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系统地探讨了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在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 学科独立的意义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不仅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研究,还使其成为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的桥梁。这一学科独立的意义在于: 理论体系建立

2025-05-08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流派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科逻辑体系、文化遗产传承及系统知识传授,代表流派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注重学术性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适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 ​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斯宾塞的实科课程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为目标,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因此课程应围绕生理学

2025-05-08 高考

学科课程和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斯宾塞 学科课程和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如下: 一、学科课程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德国教育家,传统学科课程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以文化知识为核心,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培养道德和理性,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他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2025-05-08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