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与人类社会无关。该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以下两位:
一、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Jean-Jacques Rousseau)
-
核心观点
利托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他通过观察动物行为发现,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天生具有通过遗传获得的潜在教育能力,例如鸟类的迁徙、哺乳动物的育幼行为等。
-
理论意义
利托尔诺是最早将教育与动物本能行为联系起来的学者,为生物起源说奠定了基础,但未涉及人类社会中的教育特殊性。
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沛西·斯宾塞)
-
核心观点
沛西·能在1923年的《人民的教育》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人类社会存在教育,高等动物中也存在低级形式的教育。例如,狼群的社会行为、猴群的群体协作等均属于教育范畴。
-
理论意义
沛西·能进一步阐释了生物起源说,强调教育与生存本能的关联,并主张教育应顺应自然规律,但同样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三、其他相关人物
-
法国社会学家朗格朗 :被誉为“终身教育之父”,主张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但属于教育学领域的独立理论,与生物起源说无直接关联。
-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 :以发展性教学理论著称,强调教育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属于现代教育理论范畴。
四、总结
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该学说虽然解释了部分教育现象,但未涉及教育的社会性本质,后续发展中逐渐被心理起源说(孟禄)和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所补充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