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播学主流学派,强调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传播现象,主张维护现有社会体制功能,并提出“有限效果论”。
经验学派以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为核心,注重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可量化数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传播过程模式(如拉斯维尔的5W模式)、态度改变理论(霍夫兰的说服研究)、传播流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概念)、选择性接触理论及补强理论等。这些理论集中探讨大众媒介如何影响受众认知与行为,但核心结论倾向“有限效果”,即媒介对公众态度与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弱,社会结构、群体规范等外部因素更具决定性作用。
该学派的多元社会观否认阶级支配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依靠多元利益制衡实现平衡。研究目标聚焦社会管理优化而非制度变革,与实证哲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一脉相承。20世纪70年代后,虽因“过度注重短期效果”遭批判学派质疑,但其“议程设置”等新理论仍承认媒介在塑造公共议题中的影响力,标志着研究视角的动态调整。
经验学派的实证方法论与实用导向为传播学奠定了量化分析基础,但其局限性(如忽视文化批判与社会结构性矛盾)推动后续学派补充完善研究体系,形成多维学术竞争格局。理解其理论框架及发展脉络对把握传播学本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