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管理学派,以亨利·明茨伯格为核心,通过系统观察经理实际工作,分析其角色特征,旨在提升管理效率。以下是主要内容的整合:
一、学派核心思想
-
角色分析视角
通过观察经理日常活动,将角色分为三类:人际关系(挂名首脑、联络者、领导者)、信息处理(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
角色数量与分类
明确指出经理通常承担10种角色,涵盖组织内外部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协调等核心职能,体现其“通才与专家”特质。
二、经理工作特征
-
工作特性
-
高负荷 :工作量大且无休止,空闲时间少;
-
多样性 :活动简短、琐碎且需快速应对;
-
优先级 :聚焦具体、明确的非例行事务。
-
-
时间分配
外部联系(如客户、供应商)占30%-50%,内部管理(如下属)占30%-50%,向上级汇报仅占10%。
三、管理目标
-
六项基本目标
-
确保组织高效生产产品或服务;
-
维持业务稳定性;
-
适应环境变化;
-
实现上级目标;
-
确保组织层级运转。
-
四、理论贡献
-
突破传统职能观 :挑战经理仅从事计划、组织等传统职能的认知,揭示其承担的多维度职责;
-
实践指导意义 :为管理者提供角色认知框架,帮助优化工作分配与决策流程。
五、研究方法
采用日记观察法,系统记录并分类经理活动,结合案例分析(如美国总统、企业高管)提炼规律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