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

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1. 核心目标:最大化幸福

    功利主义以追求最大幸福(快乐)和最小化痛苦为终极目标,认为道德判断应基于行为结果对整体幸福的贡献。

  2. 核心原则:后果主义

    行为的道德价值由其后果决定,即通过计算行为带来的总幸福(快乐减去痛苦)来评估,而非遵循固定道德规范。

  3. 核心方法:幸福计算

    边沁提出通过量化幸福(强度、持续时间、范围等)来评估行为,密尔则强调幸福质量的重要性,认为单纯数量不等于总幸福。

  4. 核心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主张政策应优先考虑整体社会福利;密尔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5. 核心争议: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功利主义被批评为忽视公正分配、个人义务及道德直觉,可能被解读为利己主义或功利计算工具。

总结 :功利主义通过后果主义和幸福计算方法,将道德决策与实际利益挂钩,强调集体幸福最大化,但需警惕其潜在的功利化倾向。

本文《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68270.html

相关推荐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而非相反。其核心可概括为三点:物质先于意识存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 ​​物质第一性​ ​:宇宙在人类和意识出现前已存在,自然界的发展史证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例如,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而人类意识仅数百万年历史,这一时间差直接佐证了物质的先在性。 ​​意识的从属性​ ​

2025-05-09 高考

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

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核心在于强调经验基础与科学方法: 经验主义与科学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可观察、可验证的经验,主张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而非依赖纯粹思辨或权威论断。 现象论与归纳推理 以现象论为研究起点,拒绝通过理性直接把握感觉材料,认为科学定律可通过对现象的归纳总结得出,强调经验事实的客观性。 知识客观性与科学融合 力求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2025-05-09 高考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结构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事物间的关系网络与系统整体性,认为任何事物必须置于其所属的整体系统中,通过分析元素间的关联与差异来理解其意义。其三大基本观点包括整体优先性、符号与结构的系统性和共时性研究方法,深刻影响了语言学、社会学、文学批评等人文社科领域。​ ​ ​​整体优先性​ ​:结构主义主张整体对部分具有逻辑优先性,任何元素的意义仅能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网络体现。索绪尔提出语言是符号系统

2025-05-09 高考

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有

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哲学、教育及心理学领域: 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潜能,认为人是环境主体,具有自主意志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其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纯真爱与天赋善。 自我实现与潜能开发 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目标,认为人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完善。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发掘潜能,培养主动性和选择能力,帮助其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强调情感

2025-05-09 高考

存在主义的四个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的四个基本观点是哲学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萨特提出这一命题,强调人类并非生来具有固定本质,而是通过自身的选择与行动来定义自身。例如,一块石头、向日葵等无生命物体缺乏自我意识,无法自主选择;而人类因具备自我意识,才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中“本质先于存在”的认知模式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

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强调社会或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功能性和适应性,认为个体行为、文化现象或社会结构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并维持系统稳定。 整体性与相互依存 功能主义将社会或心理系统视为有机整体,各部分(如制度、行为、文化)通过特定功能相互关联。例如,宗教信仰既提供精神寄托,也强化社会凝聚力,而心理活动则随环境变化动态调整以保持适应性。 功能决定存在 任何现象的存在都因其对系统有贡献

2025-05-09 高考

行为主义学派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 行为可观察性 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不可捉摸的意识或内在心理过程。通过观察外部行为反应,分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实现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刺激-反应(S-R)模型 该学派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的联结过程。通过控制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模式。 环境决定论

2025-05-09 高考

机能主义学派主要观点

​​机能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研究心理活动的适应功能,强调意识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主张心理学应关注心理过程的实用性和整体性。​ ​其理论以“意识流”为标志,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分析,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推动了心理学向应用领域的拓展。 ​​意识是连续的整体​ ​ 机能主义将意识视为“思想流”或“意识流”,反对将其分解为孤立元素。詹姆斯提出意识具有流动性、选择性和目的性

2025-05-09 高考

功课很重要ppt

‌做好功课PPT的关键在于逻辑清晰、视觉美观、内容精炼 ‌。它能有效提升汇报效率,让信息传递更直观。以下是打造高质量功课PPT的核心要点: ‌结构先行 ‌ 采用“总-分-总”框架:封面页明确主题,目录页展示逻辑脉络,内容页分模块阐述,结尾页总结重点。每页只讲一个核心观点,避免信息过载。 ‌视觉降噪原则 ‌ 用对比色突出关键数据,字体不超过3种,多使用图表替代文字。一页PPT配色不超过3种

2025-05-09 高考

管理主义学派的观点

管理主义学派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管理实践、员工关系及组织发展: 科学管理原则 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提升生产效率,主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 员工激励与认同 关注员工动机和忠诚度,认为通过高工资、福利、岗位轮换等高绩效管理策略,可建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少冲突并提升生产效率。 劳动关系协调 主张管理方与员工应建立信任关系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 社会系统整体观 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一个由相互依存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如家庭、教育、政治制度)通过功能分工共同维持系统稳定。这种观点强调社会结构的整体性,认为每个制度或组织都承担特定功能以保障社会运行。 功能与结构的关联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与功能相互影响:结构决定功能(如家庭结构影响情感支持功能)

2025-05-09 高考

功能学派的主要观点

​​功能学派主张文化由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有机整体,各要素通过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发挥特定功能以维系社会稳定,其核心在于强调社会与文化的功能性互动,并重视实地调查法的应用。​ ​ 功能学派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反对进化论等强调历史过程的学派,主张从共时性角度分析文化现象。该学派认为每个文化要素都承担特定功能,如亲属制度调节生育与资源分配

2025-05-09 高考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深层心理根源,强调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人格的塑造作用,并提出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 1.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强调人类心理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是潜藏在意识之外的。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压抑的欲望和冲突会通过梦境、口误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深远影响。 2.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系统功能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流派,其核心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观 社会整体性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存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通过功能分工维持系统稳定。例如,教育系统通过培养人才满足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需求,经济系统通过分配资源保障社会其他部分的运行。 功能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功能主义强调结构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功能学派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核心理念: 文化整体论与功能分析 功能学派认为文化现象(包括社会制度、思想意识、物质工具等)均具有满足人类实际需求的功能,强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与整体性。例如,马林诺夫斯基侧重文化作为满足生物和心理需求的手段,而布朗则强调社会结构的功能性。 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平衡 该学派主张社会各部分通过功能互补维持稳定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的优缺点

认知学派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人类思维的信息加工机制,但同时也存在忽视环境互动、实验条件局限等争议。 优点分析 科学性与实用性 :认知学派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过程(如记忆、决策),为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例如信息加工理论优化了学习策略设计。 跨学科应用 :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如认知行为疗法)和人机交互研究,推动技术发展。 局限性探讨 环境互动缺失

2025-05-09 高考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意识或内在心理过程,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核心包括刺激-反应联结、强化与惩罚、条件反射等机制。 聚焦可观察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摒弃主观意识研究,只关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例如,华生主张通过实验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否认遗传或本能的主导性。 环境决定论 行为由外部刺激驱动,通过强化 (如奖励)或惩罚 改变行为频率

2025-05-09 高考

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

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主张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这一思想强调在继承文化遗产和吸收外来文化时,应具备沉着、勇猛、有辨别力、不自私 的素质。 1. “拿来主义”的核心内涵 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出,面对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不能盲目“送去”或“闭关”,而要批判性地吸收,以推动文化创新。 选择性吸收 :主张对外来文化进行筛选

2025-05-09 高考

简述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 ‌,强调‌内在心理过程 ‌如记忆、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核心作用,主张通过‌科学实验 ‌研究心智活动。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心智即信息处理系统 ‌ 认知主义将大脑类比为计算机,认为学习是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例如,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各阶段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 ‌学习依赖主动建构 ‌

2025-05-09 高考

认知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知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结合了认知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认知与行为的中介关系 认知行为主义认为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在行为和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对环境刺激的解释和评价直接影响行为反应,例如自动化的思维模式会塑造对情境的应对方式。 学习是主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学习者根据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