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学派的主要观点

​功能学派主张文化由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有机整体,各要素通过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发挥特定功能以维系社会稳定,其核心在于强调社会与文化的功能性互动,并重视实地调查法的应用。​

功能学派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反对进化论等强调历史过程的学派,主张从共时性角度分析文化现象。该学派认为每个文化要素都承担特定功能,如亲属制度调节生育与资源分配、宗教仪式缓解集体焦虑;文化不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工具,更是维系社会整合的纽带。马林诺夫斯基聚焦个体需求的满足,将文化功能分解为生物、心理及社会层面,而布朗提出“结构-功能论”,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整合机制,认为社会是一个靠规则和习俗维持的“系统”。

功能学派将实地调查作为核心方法论,如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群岛记录日常交易规则,证明礼物交换制度通过“互惠原则”巩固社会网络。该学派强调文化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反对割裂式研究,提出教育、法律等现代制度亦具功能属性——例如标准化考试筛选人才满足工业化社会的人才需求。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进一步细化“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模式维持”四大功能需求,将功能主义推向社会学主流,但其决定论倾向也受后现代批评,被认为忽视冲突与变迁。

当代应用中,功能主义仍影响政策评估与系统设计:教育系统优化需兼顾基础性与发展性功能,产品开发强调用户体验的功能性优先。需注意功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如殖民背景下的学术工具化倾向,但其在复杂社会系统分析中依然具有启发性。

本文《功能学派的主要观点》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68209.html

相关推荐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深层心理根源,强调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人格的塑造作用,并提出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 1.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强调人类心理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是潜藏在意识之外的。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压抑的欲望和冲突会通过梦境、口误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深远影响。 2.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系统功能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流派,其核心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观 社会整体性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存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通过功能分工维持系统稳定。例如,教育系统通过培养人才满足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需求,经济系统通过分配资源保障社会其他部分的运行。 功能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功能主义强调结构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功能学派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核心理念: 文化整体论与功能分析 功能学派认为文化现象(包括社会制度、思想意识、物质工具等)均具有满足人类实际需求的功能,强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与整体性。例如,马林诺夫斯基侧重文化作为满足生物和心理需求的手段,而布朗则强调社会结构的功能性。 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平衡 该学派主张社会各部分通过功能互补维持稳定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的优缺点

认知学派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人类思维的信息加工机制,但同时也存在忽视环境互动、实验条件局限等争议。 优点分析 科学性与实用性 :认知学派通过实验研究认知过程(如记忆、决策),为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例如信息加工理论优化了学习策略设计。 跨学科应用 :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如认知行为疗法)和人机交互研究,推动技术发展。 局限性探讨 环境互动缺失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功能主义是一种强调系统整体性、动态平衡和环境适应性的理论框架,其核心观点可概括如下: 一、系统整体性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功能主义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无法通过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来理解。例如,人的心理状态不是固定结构组合的结果,而是动态适应环境的过程。 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系统的结构通过功能实现其存在价值,同时功能需求又推动结构优化。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机器大生产模式

2025-05-09 高考

行为主义学派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类行为完全由环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决定,否认意识的作用,主张通过强化和条件反射预测并控制行为。​ ​其核心观点包括:​​环境决定论​ ​(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刺激-反应模型​ ​(S-R公式为行为解释基础)、​​可观测性优先​ ​(仅研究客观行为,排斥内省法)。这一学派对教育、管理等领域影响深远,但因其机械论倾向和忽视主观能动性而备受争议。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的例题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的例题分析聚焦于游戏如何反映和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尤其强调皮亚杰的"同化说"理论,结合象征性、练习性和规则性游戏的阶段性特征解析实际应用。关键亮点在于通过具体情境示例与认知发展的匹配,揭示游戏设计中的教育逻辑。​ ​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延伸,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决定游戏形式。​​练习性游戏​ ​(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核心,如反复拍打、抓握物体

2025-05-09 高考

认知心理学派理论观点

认知心理学派的核心理论观点是‌将人脑视为信息处理系统 ‌,‌强调认知过程(如记忆、注意、思维)的可研究性 ‌,‌主张通过实验科学方法探索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 ‌。这一学派突破了行为主义的局限,为理解人类心智提供了全新框架。 ‌信息加工模型 ‌ 认知心理学将大脑类比为计算机,认为心理活动遵循“输入-处理-输出”模式。例如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阶段,通过编码、存储和提取完成信息流转

2025-05-09 高考

认知发展学派观点

认知发展学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为主: 儿童是主动学习者 认知发展学派强调儿童通过主动探索环境、与物体及他人互动来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信息。例如,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世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活动是经验的来源 学习过程发生在儿童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包括操作物体、社交交往等。活动帮助儿童形成对物体的认知、区分自我与他人,并掌握社交规则。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派的核心观点是: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和理解过程 。这一学派强调通过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组织,形成知识结构。认知学派的研究领域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高级心理过程,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分点展开: 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理解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观点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表现,其实质是“同化大于顺应”,即儿童通过游戏将外部信息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而非被动适应现实。 这一理论由皮亚杰提出,强调游戏与智力发展的关联性,并揭示了不同认知阶段对应的游戏形式差异。 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学派将游戏视为智力活动的延伸,认为儿童的游戏方式直接反映其思维发展阶段。例如,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游戏以动作重复为主

2025-05-09 高考

以下属于认知学派观点的是

属于认知学派观点的选项如下: B.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认为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一观点典型地体现了认知学派的核心思想。 其他相关说明 : 格式塔学习理论 (选项C)虽与认知学派相关,但更侧重于整体认知与知觉组织,不完全等同于认知学派的核心观点。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选项A)属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关联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理论通过多维度研究揭示人类思维运作的本质,其核心观点聚焦于认知结构的动态变化、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 认知学理论强调​​知觉与认知结构的形成​ ​是学习的根本,代表人物如皮亚杰、布鲁纳等认为,学习的基础并非刺激与反应的机械联结,而是通过个体主动对经验进行组织与重构。例如,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指出,儿童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调整内部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认为游戏会怎么样

认知学派认为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认知发展的核心途径 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例如,皮亚杰将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类,认为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对应不同类型的游戏。 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认知学派强调游戏中的同化(将新经验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与顺应(调整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经验)的动态平衡。例如

2025-05-09 高考

认知学派皮亚杰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智力成长的本质——知识并非天生或被动接受,而是通过​ ​主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逐步建构的,其核心观点包括​ ​认知结构的阶段性发展、同化与顺应的平衡机制、以及动作在认知起源中的关键作用​​。​ ​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可跳跃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动作探索建立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以符号思维为主但缺乏逻辑

2025-05-09 高考

功能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 社会系统整体观 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一个由相互依存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如家庭、教育、政治制度)通过功能分工共同维持系统稳定。这种观点强调社会结构的整体性,认为每个制度或组织都承担特定功能以保障社会运行。 功能与结构的关联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与功能相互影响:结构决定功能(如家庭结构影响情感支持功能)

2025-05-09 高考

管理主义学派的观点

管理主义学派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管理实践、员工关系及组织发展: 科学管理原则 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提升生产效率,主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 员工激励与认同 关注员工动机和忠诚度,认为通过高工资、福利、岗位轮换等高绩效管理策略,可建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少冲突并提升生产效率。 劳动关系协调 主张管理方与员工应建立信任关系

2025-05-09 高考

功课很重要ppt

‌做好功课PPT的关键在于逻辑清晰、视觉美观、内容精炼 ‌。它能有效提升汇报效率,让信息传递更直观。以下是打造高质量功课PPT的核心要点: ‌结构先行 ‌ 采用“总-分-总”框架:封面页明确主题,目录页展示逻辑脉络,内容页分模块阐述,结尾页总结重点。每页只讲一个核心观点,避免信息过载。 ‌视觉降噪原则 ‌ 用对比色突出关键数据,字体不超过3种,多使用图表替代文字。一页PPT配色不超过3种

2025-05-09 高考

机能主义学派主要观点

​​机能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研究心理活动的适应功能,强调意识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主张心理学应关注心理过程的实用性和整体性。​ ​其理论以“意识流”为标志,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分析,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推动了心理学向应用领域的拓展。 ​​意识是连续的整体​ ​ 机能主义将意识视为“思想流”或“意识流”,反对将其分解为孤立元素。詹姆斯提出意识具有流动性、选择性和目的性

2025-05-09 高考

行为主义学派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 行为可观察性 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不可捉摸的意识或内在心理过程。通过观察外部行为反应,分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实现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刺激-反应(S-R)模型 该学派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的联结过程。通过控制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模式。 环境决定论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